四明书屋 > 历史军事 > 日落长安远 > 正文 第五章:天街小雨润如酥(二)

正文 第五章:天街小雨润如酥(二)(1 / 1)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请陛下三思!”

“陛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初先帝德宗皇帝……”

“是啊,陛下,希望您能够吸取前车之鉴,三思而后行。”

“西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请陛下三思!”

“劳师袭远,兵法所不为啊,陛下!”

宣政殿上,李纯向大臣们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在他看来,用兵蜀地,只是一个序曲,他真正得到目标是河北,是淮西,是淄青,是大唐帝国每一个桀骜不驯的藩镇。志存高远的李纯,压根就没将西川,没将刘辟放在眼里,如果不是刘辟主动跳出来找死,他压根就不屑理他。但大臣们并不这么想,天宝以来,政府军屡战屡败的事实一次次刺激着他们衰弱的神经,一步一步累积出一个结论,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结论:帝国,不战则已,战则必败。因此,李纯的决定在他们中间形成了轩然大波,他们使尽浑身解数,试图阻止李纯那不切实际的想法。

大臣们的激烈反应令李纯有些意外和心寒,也有些彷徨和孤独。毕竟,皇上也是人,如此重要的国策,李纯当然也希望得到二三同道的支持和帮助,这么大的一件事情,靠他一个人是做不来的。李纯抬起头,用期冀的眼神,焦急的目光,环视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属下,难道,满朝公卿就真的没有自己的同道?

“刘辟,一狂戆书生耳,取之如拾芥耳!”,一个响亮的声音适时想起,声音或许算不上特别的宏亮,却仿佛充满了宣政殿的每一个角落,在空气中流淌,在大殿上上回荡,撞击着每个人的耳膜,当然,也撞击着李纯的心脏。

“同道来了”,李纯惊喜的循声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儒雅的老者,这个老者他认识,不仅认识,还非常的熟悉,因为,这个人是杜黄裳,他最信任的宰相。

在当时,杜黄裳是一个名人,非常有名。不过,曾经,他有一个上级,更加有名,他的名字叫郭子仪。就是在郭子仪的麾下,杜黄裳开始抒写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按照惯例,每隔几年,节度使都要入京觐见,接受皇帝或者宰相的质询。虽然,当时很多藩镇早已爱上了不回长安的感觉,而长安拿他们似乎也没有办法。但他们是他们,郭子仪是郭子仪,他们可以不回长安,郭子仪不能不回。因为,郭子仪是个功臣,大大的功臣。

有功劳当然是件好事,你可以从长安那里得到相应的好处和赏赐,让你的小日子过得更加滋润一些,舒坦一些;不过,如果功劳太大,大到任何赏赐都无法抵消你的功劳的时候,对皇帝而言,你就是一个威胁。对于威胁,皇帝,无论是无道昏君,还是圣君英主,他们都会绞尽脑汁的予以消除。消除的办法有很多,杀戮是最简单的一种。春秋末期的伍相国子胥,越大夫文种,兴汉功臣韩信、彭越和英布等人,都因为立功太大,才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郭子仪重造大唐的丰功伟绩,和前面几位差相仿佛,但郭子仪可不想步他们的后尘,所以,他能做的就只有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

长安不得不去,郭子仪打点好行囊,潇潇洒洒的去了长安。今后的一段时间,朔方,缺少了一个能够镇的住场面的人。这段时间,当然不会太长,不过,却也不会太短,至少,足够发生一些事情,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说,阴谋。事实上,一场阴谋,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一场针对郭子仪的大阴谋,早已如箭在弦。朔方,缺少了主心骨的朔方,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应付这场来自内部的阴谋,还有待检验。

阴谋的策划者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人,他所代表的群体,在整个晚唐时代,是一个一直活跃的存在。他们,有一个不怎么招人待见的名字,叫做太监。一个太监,不在京师养尊处优,却不远万里,来到藩镇指手画脚、作威作福,其主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替天子做事,替皇帝分忧。

派驻朔方的这位太监,当然清楚皇帝担心什么。所以,下车伊始,他就在谋划一件事情,物色一个合适的对象,取代那个让皇帝坐立不安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一个名叫李怀光的人就进入了他的视线。李怀光是郭子仪麾下的一员大将,不过,不是什么心腹,似乎也不怎么受郭子仪的待见。

二人一拍即合,阴谋的主角变成了李怀光,他四处奔波,私下串联,拉拢了一批所谓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一股算不上太大,也不算太小的势力。现在,在李怀光看来,自己早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至于那个东风,当然就要看郭子仪的表现。如果郭子仪打死也不离开朔方,李怀光即使有这个贼心,也没那个贼胆,毕竟,郭子仪的威望在那儿摆着。

皇天不负有心人,李怀光躲藏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苦苦等待,终于等来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郭子仪,不要怪我,谁让你鬼迷心窍,非要去什么长安,机会就在眼前,如果我不争取,那就太对不起我自己了。

当然,郭子仪虽然走了,他还有很多心腹,很多手握重兵的心腹,比如说,温儒雅。所以,要想顺顺当当的上位,有些事不得不做,有些人不得不除。不过,要想除掉温儒雅,还有他身后的一群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不容易。李怀光苦思冥想,结果却悲哀的发现,能够诛杀温儒雅的人,似乎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温儒雅的上级郭子仪,还有一个,当然是上级的上级,皇帝。郭子仪当然不会无缘无故的诛杀自己的心腹,至于皇帝,为了对付郭子仪,似乎没有什么不能做的。可惜,皇帝远在千里之外,自己实在没有时间请示,因为机会稍纵即逝,逝去了就不会再回来。

不过,事情似乎也没有那么复杂,虽然来不及请示皇帝,但可以向皇帝借一样东西,只要结果合乎皇帝的心意,想来他老人家也不会计较。何况,他想借的其实只是一张纸,还有就是圣意。不错,李怀光要做的就是伪造一份诏书,一份诛杀温儒雅等人的诏书。为了权力,他豁出去了,彻底豁出去了。

李怀光踌躇满志的踏入节度使牙门的时候,杜黄裳正在作一件风雅的事,品茶。在大唐,品茶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风雅。文人如果不懂品茶,就好像不会吟诗作赋一样是一件载面的事。中国第一部茶经的作者就是唐人陆羽,他还因此成为圣人,当然,是茶圣。战功赫赫的郭子仪因为不懂品茶,就成为文人士大夫茶余饭后的谈资,竟然还被人大惊小怪的记录下来。郭子仪不懂品茶,但他的属下杜黄裳懂,非常懂。

茶香四溢,杜黄裳贪婪的吮吸着迷人的茶香,心境一片空明。自从郭子仪进京,杜黄裳就成为朔方的临时当家人。文人的敏锐和直觉告诉他,表面上风平浪静的朔方似乎并不怎么平静,地下汹涌的暗潮一旦浮出水面,必将成为能够淹死人的惊涛骇浪,说不定,这股巨浪会夺走许多人的身家性命,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他杜黄裳,甚至也包括他最敬爱的上级,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眼下,他能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阻止这个暗潮浮出水面,为此,他需要坚强的神经和冷静的大脑,唯一能够帮助他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四处飘香的茶叶。

“诏书是假的!”杜黄裳只瞄了一眼,就发现了所谓诏书的破绽。他优雅的端起一只精致的茶杯,小心翼翼的呷了一口茶水,慢慢品味着氤氲的茶香,良久,良久,才缓缓咽下,然后轻描淡写的说出自己的判断。

“你,你凭,凭什么说诏书是假的?”李怀光骇然的抬起头,狐疑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惊慌,尽管语气似乎很镇定,但语言的不连贯彻底出卖了他的内心。

杜黄裳微微一笑,伸出纤细的手指,开始逐条罗列这道诏书的破绽。

李怀光默默听着,找不出一句话进行有效的反驳,原来,自己精心炮制的诏书在精明的杜黄裳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现在,他似乎有些后悔,后悔自己过于莽撞,将自己逼入了绝境。

“伪造诏书是什么罪行!你知道吗?”一秒钟前还笑容满面的杜黄裳转瞬间阴云密布,俊雅的面庞布满了杀气。

“我,我,我……”李怀光的心理防线瞬间坍塌,积聚在全身的汗水瞬间井喷,在他的脚下形成一条小河;一向和睦相处的上牙和下牙,忽然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开始剧烈的碰撞。

“不过,……”,刚刚还满面杀气的杜黄裳忽然之间又变的和颜悦色起来,脸上满满的全是春风,和煦的春风,让人沉醉的春风。他走到李怀光面前,轻轻拍打着李怀光的后背。

“不过什么?”李怀光仿佛在恐惧的深渊中挣扎了许久,忽然看到了一线曙光,忙不迭的追问。

“不过,你是一个战功卓著的人,因此,这件事,我可以当作没有发生过!”杜黄裳用带有磁性的声音娓娓道来,脸上还带着他标志性的笑容。

“卑职知罪,甘愿受罚!”李怀光大喜过望,刚刚还激烈冲突的上下牙忽然之间就恢复了和谐。

望着逐渐消失的李怀光背影,杜黄裳长舒了一口气,不过,很快,他的眉头又拧成了一个疙瘩。

接下来的几天内,杜黄裳假借郭子仪的指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一些人被巧妙的削去了兵权,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和李怀光走的很近。一场可能的泼天大乱就这样被杜黄裳不动声色的消弭于无形。

几个月后,郭子仪衣锦荣归,迎接他的朔方依旧是风平浪静的朔方,没有任何的风丝云意。当然,变化还是有的,比如,杜黄裳的威望和人气,似乎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久,声誉日隆的杜黄裳踌躇满志的走进了长安,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京官。以其名望和智慧,想来他在长安的仕途一定会一马平川,前途无限。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在长安,杜黄裳的官运并不怎么亨通,确切的说,是一点也不亨通。因为,他得罪了一个人,一个权倾朝野的人。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唐德宗时期的宰相裴延陵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不过,有时候,小人也需要一两个名士来为他们装点门面,当年,董卓看中了蔡邕,如今,裴延陵一眼就相中了杜黄裳。之所以选择杜黄裳,裴延陵当然有自己的算盘,非常非常如意的算盘:杜黄裳有名望,但在长安还缺少一样东西:人脉。在长安官场,没有深厚的人脉,是很难混的。至于他裴延陵,人脉是有的,因为他手上有一条最最重要的人脉,那就是皇帝。但名望,似乎欠缺那么一点点,如果把杜黄裳拉拢过来,互相取长补短,二人合力,必将天下无敌。不过,身为文人,裴延陵似乎并不懂得文人,我说的是真正的文人。一个文人,一个真正的文人,可以喜欢金玉珠翠,可以喜欢荣华富贵,可以喜欢高官厚禄,却绝不会为了这些东西,出卖一样东西,那就是良心。恰巧,杜黄裳就是这样一个文人,一个真正的文人。

自从杜黄裳进入长安,裴延陵就开始挤眉弄眼、旁敲侧击,希望杜黄裳能够主动造访。可惜,杜黄裳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愣是没看懂,更没有如其所愿的前往裴府造访。自作多情的裴延陵搔首弄姿了好久好久,就是没有收到杜黄裳任何回馈的信号。终于有一天,他的脑袋忽然开了窍,合着杜黄裳是在拿我开涮呢!既然你这么不识抬举,那就不要怪我裴某人不讲交情了。

窝了一肚子闷气的裴延陵,抱着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仔细搜寻杜黄裳一丝一毫的破绽。可惜,杜黄裳就是一只老狐狸,裴延陵左找右找,却找不到任何把柄。无法将其撵出长安,裴延陵只好将杜黄裳晾在一旁,不予升迁,这一晾就是十年。就这样,裴延陵执掌朝政的十年间,杜黄裳一直原地踏步,始终没有升迁。

漫长的十年过后,昏庸的德宗皇帝终于两腿一蹬,去见大唐的历代先皇去了。靠山倒了,臭名昭著的裴延陵被一脚踹出了长安,接下来执掌朝政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所谓“王叔文集团”。看起来,杜黄裳要转运了,要转大运了,因为“王叔文集团”有一个人,一个叫韦执谊的人,跟杜黄裳有点关系,而且,关系很不一般,因为韦执谊的老婆就是杜黄裳的闺女,亲闺女!韦执谊现在的职位是宰相,而且是宰相里的头牌,一个堂堂的帝国宰相,伸手拉一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老丈人,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很说得过去。可惜,韦执谊不想,杜黄裳也不愿,因为,他们是政敌。何况,“王叔文集团”实际当家人王叔文那颐指气使的做派,让心高气傲的杜老头心里不舒服,很不舒服。

话虽如此,翁婿终究是翁婿,杜黄裳很是担心,担心自己女婿的结局。他冷眼旁观,得出了一个清晰的结论:王叔文成不了气候,未来的天子一定是现在备受“王叔文集团”压制的皇太子李纯。而李纯一旦登上皇位,王叔文就死定了,至于自己的女婿,下场当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为了拉女婿一把,杜黄裳冥思苦想,想出了一个主意,一个或许可以改变“王叔文集团”命运的主意:太子监国!“王叔文集团”主动示好,让太子李纯监国。这样一来,李纯的报复就不会过于惨烈。

可惜,他的女婿会错了意,以为自己的老泰山要巴结未来可能的皇帝,脑袋一热,忘记了站在自己面前的人是什么身份,说话再也没有顾忌:“我说老丈人,这么多年,您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个官职,您有什么资格议论国家大事!”

好心当成了驴肝肺,又平白无故的被自己的女婿夹枪带棒的羞辱了一番,心高气傲的杜老头哪里受得了这个,当场翻脸,怒气冲冲的说:“我杜黄裳受恩三朝,岂可以一官见买!”说完以后,杜黄裳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杜黄裳这一去,也就断送了“王叔文集团”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后一丝机会。

一年时间不到,李纯就已成功上位,“王叔文集团”死的死,贬的贬,下场甚是惨烈,韦执谊自然也在劫难逃,被贬到荒凉的岭南,作一个小小的八品司马。而他的老丈人,这一次真的转了运,而且是转了大运,成为文官集团的领袖、

杜黄裳是一个大度的人,尤其是对自己的女婿。因此,宣麻拜相的杜黄裳并没有忘记远在蛮荒之地受苦受难的女儿女婿,不仅在经济上不遗余力的接济他们,还使尽浑身解数,要把自己的女婿弄回长安。可惜,接受了人生最惨痛失利的韦执谊了无生趣,很快就在岭南的蛮荒之地郁郁而终。

杜黄裳的精彩传奇,李纯早有耳闻,尤其是,为了自己翁婿反目的桥段,更是让李纯惊喜不已,也感动不已。李纯确信,他已经找到了那个人,那个可以辅佐自己,完成中兴伟业的人。所以,李纯登基不久,杜黄裳就毫无悬念的坐上了宰相的位置,而且还是宰相里的头牌,这个位子当年曾经属于他的女婿,韦执谊。

事实证明,李纯的眼光非常准,准的离谱,杜黄裳没有让他失望。如今,就在李纯孤立无援之际,杜黄裳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坚定的站在了自己一边。刹那间,李纯似乎有些恍惚,眼前站着的这个人仿佛不是自己的臣子,而是自己的兄长,自己的父执!毕竟,李纯还很年轻,需要有人辅佐,更需要有人呵护。不过,那只是一瞬,短短的一瞬,随后,他恢复了常态,尽量用一种非常平淡的语气问道:“谁可担此重任呢?”

“神策军使高崇文有勇有谋,堪当此任。”杜黄裳不假思索的回答。杜黄裳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从来都不是。他很理解李纯的雄心,也很了解刘辟的为人,更很清楚帝国目前的处境。事实上,他有一个宏伟的整体构思,那是一个梦,一个非常美丽的梦。“元和中兴”,是一个梦,这个梦不仅属于天子李纯,也属于宰相杜黄裳。

在杜黄裳的计划里,西川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却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蜀路艰难,易守难攻,韦皋经营多年,兵精粮足,本来不是长安扬名立万、杀鸡儆猴的最佳选择。不过,韦皋死后,刘辟继承了韦皋的位子,情况发生了改变。杜黄裳很清楚,刘辟是一个自以为是却不学无术的人,新皇登基,以刘辟的为人,一定会跳出来给李纯添堵,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长安的底线,而心高气傲的少年天子绝不会一忍再忍,战争,蜀地的战争已如箭在弦,不得不发。而且,杜黄裳也不打算劝阻,因为,对付刘辟,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话虽如此,事情似乎也不会太简单。虽然,刘辟只是一只苍蝇,不,这个比喻不够确切,应该说,刘辟是一只硕大的黄蜂,一旦被它蛰中,虽然不会致命,却也不会太好受。而如今的帝国,这样的黄蜂还有很多,一旦它们群起攻之,帝国很可能被蛰的千疮百孔、体无完肤。所以,刘辟这只黄蜂不但要拍,还要一拍就死,干净利落,绝不能拖泥带水,为其留下任何可以逃命的机会。为此,杜黄裳将满朝文武仔细的过了一遍筛子,最终认定,高崇文才是对付刘辟的最佳人选。不过,他还有一个顾虑,一个很大的顾虑。

“不过……”杜黄裳沉吟的说道。

“不过什么?”李纯迫不及待的追问道。

“不过,臣希望陛下能够将军中事务全权交托给高崇文,不要设置监军。刘辟肯定能够就擒。”杜黄裳终于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太监监军的先例,始于那位大名鼎鼎的唐明皇李隆基。当年,安禄山的反叛,对李隆基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从此,他变了,变得不再信任任何手握重兵的人,在左右的怂恿下,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从长安派出了大批亲信,安插到军队中作监军,用来监视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当然,李隆基的亲信只有一种人,那就是被割过一刀的太监。从此,太监监军成为大唐帝国的定例。

不可否认,太监中也有好人,也有正人君子,但真正能够成为皇帝心腹的太监,如果没有点阿谀奉承的本事,似乎有点不太可能。因此,能够成为皇帝心腹的太监,人品大多不咋的。这些人一旦跑到前线,不趁机做点坏事,似乎也不太现实。事实上,安史之乱中,太监监军就曾发挥过作用,巨大的作用,当然,是巨大的负面作用。在郭子仪、李光弼崭露头角之前,帝国最能打的将领,大概只有五位,按其作战能力排列如下: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高仙芝和封常清。安、史二人就不必说了,他们早已成了帝国的敌人;其余三位,或直接、或间接的死于太监监军的出卖。如果没有郭子仪,如果没有李光弼,如果没有叛军集团的内讧,或许,大唐帝国早已变成了过去。

往事不必再提,但不远的往事,杜黄裳还是很难忘记,因为,他曾亲自领教过太监监军的巨大的破坏力。当年,郭子仪入京,主持留守事务的杜黄裳曾面临一次危机,一次巨大的危机。杜黄裳很清楚,那次危机的背后,站着一个人,那就是朔方节度的监军太监。如果这次西征大军仍然有监军太监指手画脚、品头论足,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朕答应你,不派监军!”杜黄裳忧心忡忡的担了半天的心事,在李纯那里,压根就不是事,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答应了杜黄裳的请求。

杜黄裳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脸上又浮现出惯常的微笑。

最新小说: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春色满棠 成为前任死敌的心魔后 在反派出生前(快穿) 俯首称臣 乱世发家日常 守寡后嫁给了皇帝 大魏疯王 综影视之女配逆袭手册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