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小丫捕完鱼回来的时候,看到大丫正在厢房的厨房中忙活。
小丫甜甜的叫了声“姐姐”。
大丫没说什么话,只是傻傻的对小丫笑:“呵呵。”调皮的小丫也许习惯了大丫这样的表现,她做着鬼脸,对姐姐同样的“呵呵”了一声,吐了吐舌头,就不再说什么话了。
接下来,三个人都不再说话,只是默不作声的忙活。小丫不再跟陈思叽叽喳喳,看来是不想在姐姐面前冷落了姐姐,不可厚此薄彼。
不过,时间没过多久小丫就被爹爹喊过去说话了,陈思猜测,小丫爹一定在了解自己的情况。
小丫被爹爹喊走后,厨房里只剩下陈思和大丫。
在和小丫捕鱼的当口,大丫已经拾掇好了好多的菜,也用不到陈思再帮忙乎什么了,看看刚刚捉回来的鱼还没拾掇好,陈思就一边拾掇着鱼,一边照看着灶,并试图跟大丫说话。
陈思跟大丫打了两次招呼,结果大丫都是“呵呵”以对。陈思看清了,看来小丫介绍的没错,大丫神经受了伤,跟人说话只有一声“呵呵”。
明白了这点,他不再试图和大丫说话,只是默默地给大丫打着下手。
他看到大丫虽然不能与人交流,但洗菜、做饭、收拾卫生等动作都跟正常人别无二致,看她不说话一个人在那忙活,还真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陈思心里有些奇怪,看来大丫听得见别人的话,其他动作也没有什么异样,难道她只是不会说话,变成了一个哑巴而已?
陈思收拾好了鱼,大丫把鱼炖进锅,就出去放桌子,陈思依旧留在厨房烧火。
大丫把“靠边站”摆在了院子里,看来一家人习惯了在外面吃饭,不过正当大丫想把饭菜放到桌子上的时候,小丫爹出来了,他动手把桌子搬到了敞厅里去。
毕竟小丫的男朋友来了,在外面吃饭显得太随便。
小丫已经和爹爹说完了话,见饭菜做好了,也出来帮忙把饭菜摆上。
总共四个人,却做了六个菜,三荤三素,搞得像过节似的丰盛,只不过几乎所有饭食都是附近山中采的或者是自家养的,这就是一个纯粹自给自足的山民家庭。
小丫爹很朴实,吃饭时也不讲什么话,只是热情的往陈思的碗中夹菜。大丫也跟着爹爹学,同样的往陈思的碗中夹,再加上小丫看到好的也给陈思往碗里夹菜,一时间,陈思的碗大有不胜负荷之势。
山里人不善于表达,但吃饭的时候给不给你夹菜,能给你夹多少肯定能表达出对你的态度来,这是很淳朴的山民作风。
也许意识到了之前对陈思的冷漠,又似乎跟小丫谈过后放了点心,所以小丫爹格外的热情,他又不善于讲话,所以他的热情就大多体现在了给陈思夹菜上。
陈思推辞了几次,小丫爹还是热情依旧,再加大丫的无意模仿,搞得陈思无论怎样忙活,自己的碗中都始终不堪重负,满满当当。
看看已经吃饱了,三个人还给自己夹菜,陈思又不好明说,只好用求救的目光给小丫示意。
小丫因为之前爹爹显得对陈思有点冷淡,所以吃饭的时候净顾着观察爹爹的表现了,没注意到陈思这边的窘态,陈思给她示意了好几次她都没注意到,没办法,陈思只好用脚捅了捅她,看小丫终于注意到了自己,他连忙把目光望向自己的碗中。
这回小丫终于明白过来了,就在爹爹又向陈思碗中夹菜的时候,脆脆的叫了一声:“爹”。
在陈思的面前小丫基本没跟爹爹多说什么,都是一声“爹”,至于那一声之中的话意,她都让爹爹去体会,而小丫爹似乎每一次都听出了女儿那一声爹后面的意思。
这是一对很默契的父女。
小丫出去好多天了,现在终于回到家里,并且还把男朋友也带回来了,小丫爹似乎对陈思还满意,所以这顿午餐吃得其乐融融,家庭温暖的气氛很浓。
吃过了午饭,因为现在是八月份,正是茶山农闲的季节,所以习惯要午睡。
陈思被安排在了爹爹的正屋里,跟小丫爹一起。
小丫爹躺下后不一会就传出了鼾声。
可陈思睡不着,却又不敢动,怕影响到小丫爹的睡眠,正在他难受的时候,隔着窗后他看见小丫在院子里对着他招手,于是他悄悄的起来,蹑手蹑脚的出去。
小丫见她出来,也不说话,拉着他的手静悄悄的就往山路上走,陈思在后面紧跟着。
走了一会,小丫“噗嗤”一乐,这才停了下来,问陈思:“刚才没撑着你吧?”原来她还惦记着刚刚陈思应付不及的狼狈相呢。
“没事,不过若是再给我夹,估计我只好逃命了,哈哈。”陈思哈哈一笑。
听了陈思的话,小丫踮着脚,双手握在胸前充满期待的说:“那好哇,以后我就不阻止爹爹,我到底瞧瞧大英雄逃命是个什么样子。”
陈思被她打败了,一屁股坐在了树荫下的石墩上,同时把小丫也拉着坐在了自己的身边说:“你就不怕我逃跑了后再不回来?”
听他这么说,小丫生气了,用手捶他:“你要是不回来,就不是英雄,是狗熊。”看来她对陈思回不回来很是在意,虽然明明知道陈思只是一句玩笑话,可她还是不爱听。
陈思享受了一会小丫的捶打后说:“小丫,我想回家看望母亲,打算今天下午就走,行吗?。”
听了陈思的话,小丫把头靠向他,说:“刚才我已经跟爹爹说了你要回家的事,爹爹的意思是希望你能在这里多呆几天再走,他要考察考察你,你敢不敢在我家多留几天?”小丫语声幽幽的,听得出她很不愿意陈思离开。
陈思已经归心似箭了,但听小丫爹希望自己再多住几天,也不好拂了小丫爹的意,只好答应多呆两天。
再说小丫已经言明了小丫爹这是要考察自己,陈思就更不能立刻回家了,他得勇于接受考验。
听陈思答应了不会马上走,小丫这才放了心,把身子靠在他的怀里,二人享受着正午树荫下的清凉。
虽然陈思回乡的心思已经非常急迫,但既然已经答应了小丫,所以也就暂时的把心收了收,不再焦躁。
正是农闲的季节,茶园里也没什么事,所以陈思每天只是帮小丫爹修修院子的篱笆,通往茶园的小路等闲活。
在没什么事了,陈思就静下心来听小丫爹给自己讲一些过去的事情,虽然小丫爹话语不多,但两天下来陈思还是搞明白了——小丫娘死了以后,小丫那个时候才刚刚三岁,大丫又精神失常了,为了不让孩子们受委屈,小丫爹就没有续弦,而是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女儿长大。
小丫爹讲这些陈思听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他将来一定要好好对待小丫,不要让女儿受委屈,陈思听得出来小丫爹的意思。
听小丫爹又当爹又当妈的把小丫带大,如今又拳拳的爱女之心表露无疑,陈思很受感动,所以陈思心里就暗暗发誓,将来一定对小丫更好些,决不让她受任何的委屈。
小丫爹没什么活可做的时候,陈思和小丫总会手拉着手的进山,因为现在虽然是农闲的季节,但也正是山里蘑菇疯长的时候,正是采蘑菇的好季节。
这两天没有下雨,如果下过了雨,小丫爹也会进山的。不过他要是进了山,每次都会很晚才能回来,然后背着大包的蘑菇下山。每当那个时候,小丫和大丫都得忙活好久,去把爹爹采回来的蘑菇收拾干净,然后摊开等几日后阳光把蘑菇晒干。
当然,每天清晨陈思不会忘记晨练,而小丫就是他最忠实的观众。
由于陈思晨练的时间很早,天还没有完全放亮他就开始了,所以小丫还没睡好。故此陈思晨练的时候,她总是会哈欠连天。
看到这种情景,陈思就劝小丫回去休息,可小丫就是不听,非要站在那里看着陈思练功,好像这样就能搞清楚陈思那样勇武的来源。
陈思练完功白天没事的时候,也会跟小丫去茶园溜达,听她介绍哪片茶树是名丛大红袍、哪片是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半天鹞等,听她讲述武夷岩茶的故事和来历。
小丫家的茶树高都是一米四左右的样子,所以陈思以为茶树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可小丫告诉他,古时的的茶树很高,往往能长到三十多米,并且树龄也很高,能活到几千岁。
小丫还告诉他,现在的茶树之所以都这样低矮,只是为了采摘的方便,并且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一般不到五十年就得更换,不然茶叶就粗老了。
陈思虽然听得半懂不懂的,也不是很感兴趣,但只要是小丫讲的,他就爱听。
他很享受与小丫在茶园里相依漫步的感觉,即使什么都不做,他也很满足。
他很希望,就这样安静的生活下去该有多好。
所以,陈思决定将来没事的时候,就跟小丫回到茶园——跟她采茶,听她讲故事,一起相伴到老。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两天的时间很快的就过去了,这天陈思来向小丫爹辞行。
看陈思背着包向自己走来,小丫爹立即明白了他的意图,没等陈思说话,他对着不远处正观察这里情况的小丫道:“丫,还不快点收拾一下,跟陈思回去看望他娘。”
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