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人世代居住在大、小兴安岭一带的群山密林之中,是名符其实的大兴安岭原住民,每年春天开江以后,河里的鱼汛一到,鄂伦春打渔人就会乘坐他们制作的桦皮船,在江、河、湖泊里捕鱼。桦皮船是鄂伦春族人独有的捕鱼工具,轻便快捷,桦树皮船一般呈长方形,平底,船两端上面与船身表面平齐,而底部上翘合拢于两端。整个船体俯视呈“梭”形。船身一般长度在五至七米左右,船身最宽处为八十厘米至一米,高度为六十厘米左右,多用樟子松或柳木做船身的骨架。做桦皮船前,先用几十根长短不同的樟松木条做好船的骨架,然后用马鬃绳把一张张水煮过的柔软桦树皮缝接起来,包裹在船的骨架上。凡桦皮接合处均用松树油堵住,使船身没有漏水的地方。船身骨架镶包已缝合好的桦树皮船衣,缝合处的缝隙上多涂松树油,这样船在水面划过的时候就不容易渗水,最后在船体上沿内外平行各以四、五条薄厚适中的桦木板条或柳木板条嵌合,使船体上沿与柳木框条吻合,而船体的两端上沿合拢处则用皮条或湿柳木条捆扎好,一条桦树皮船就做成了。桦树皮船轻便耐用浮力大,船体呈梭形,两端收拢呈流线型,在行驶时阻力小而速度快,划船时通常都是单人、单桨,能承载三个人或三百斤左右鱼的重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用的时候,可将桦树皮船沉入岸边浅水中,泡在水里能防止船体干裂。整个船体轻便的只要一个壮年男人就能扛走,非常适用于在水上捕鱼。而且鄂伦春族还有一个习惯,每当男人划着桦皮船离开岸边的时候,他的婆娘都要用柳枝条轻轻地抽打一下自家男人的后背,这样就预示着出去打鱼会满载而归。
我和莫日根越唠越投机,莫日根饶有兴致的给我讲起三年前他们活捉猛虎的那次惊险经历。三年前的冬天,他们部落出动众多猎手和猎犬经过连续五天,成功的将一头猛虎捕获。老虎在山里本就难寻,而且天性喜静不喜动,又多半是独自生活和潜居在深山密林之中,猎人轻易看不到,更难以接近。再加上老虎的活动范围广,来去自由,在时间上也没有固定规律可循,人们也很难把握捕捉时机,最重要的一点,老虎是兽中之王,不但凶猛灵活且富有智慧,即使发现了它的行踪接近它,也会面临很大的危险,一个弄不好就会丢了性命。所以捕捉老虎的行动,不仅十分困难,还特别危险,一般人既干不了,也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要捕捉老虎,必须要有好猎人、好猎马、好猎狗,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且捕捉老虎最好是在深秋与初冬交替这一段时间,尤其要在初冬第一场大雪之后进行,才能有比较大的把握。为了确保那次捕虎行动顺利完成,据莫日根讲,从那年的开春时候他就开始进行捕虎的各项准备,首先是选拔捕虎队员,他根据平时的观察,并经过严格的狩猎考核,从部落里四十多名年龄在二十五岁左右的青年猎户中精挑细选了十个人,这十个人不仅身体强壮彪悍,反应灵敏,而且最关键的是性格要沉着稳重,遇事不慌,这十名猎户称得上是鄂伦春部落猎人中的佼佼者。每个人都有过捕捉驯鹿,恶斗野猪,射杀黑熊的战绩,在这片广袤森林里都具有丰富的狩猎经验。
其次就是对马匹的挑选,鄂伦春人骑的都是纯种的小鞑子马。别看小鞑子马个头比欧洲的顿河马体型小,在平地里也没有顿河马跑得快,但小鞑子马耐饥饿、耐疲劳、敢于和猛兽面对面搏斗、在森林里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最重要的是小鞑子马天生具有识路的本领。它们已经成为鄂伦春部落猎人狩猎最好的帮手。最后就是要挑选一批优秀猎狗,鄂伦春猎人一直把猎狗当做自己的兄弟一般,从不杀猎狗,也不吃狗肉。莫日根把部落里最善于训练猎狗的猎户西克腾请来,让西克腾先把部落里所有的猎狗召唤聚集起来,从里面挑选出四头体大力壮、嗅觉异常灵敏、动作敏捷的猎狗进行单独训练,使这四条猎狗只要看到主人的一个手势,或听到主人的一声唿哨,就能立刻明白主人的指令,这四条猎狗在必要时敢与同老虎近距离接触,当主人处境危险时,能挺身而出保护主人的安全。接着又从狗群中挑选出比上述四头猎狗稍差一点的三条猎狗,让它们担当三个狗群的领头狗,带领狗群对老虎进行连续追袭,最后又从狗群中挑出五十头正当壮年、无暗伤残疾、体强善跑、嗅觉灵敏、敢于搏杀的大猎狗,将五十头猎狗分成三个狗群,由西克腾带领着三条头狗和各自狗群进行协调配合和长途追踪训练。
在有猎狗群协助的狩猎过程中,动物在猎狗追赶下,一般都有各自习惯的逃命线路,山区里很早就有“猪熊走槽麂奔垭,鹿子顺梁獐上崖,野鸡出来四处飞,兔子兜圈不离家”的讲法,野猪、黑熊在猎狗的追赶下,上下山都会走黑槽,所说的黑槽其实是指山型而言,就是从山顶到山下最低的地方,常年被雨水冲刷,行成了一道沟槽,低于山的平面,在这一带水分好、荆棘刺密布,小树和大树向内里的方向生长,一般很难看清里面的东西,但里面由于水冲走了土皮,会自然形成一条通道,这里一般由于野果多,所以野猪、黑熊都爱钻,这种黑槽山势就如同人手指之间的缝隙。遇到猎人围堵的麂鹿逃命会挑选难走的山脊翻过山口跑,这样能很快把追踪的猎人和猎狗甩掉,野鹿遇到危险会顺着山梁逃命,利用自己身轻体便的优势快速通过崎岖难走的山路逃之夭夭,獐子会跳上悬崖峭壁,顺着很陡的险坡快速逃脱包围,这里比较险峻,一般的猎人和猎狗很难跟上去,兔子一旦被猎狗追撵往往就只会兜圈子,走圆形圈道。老猎人还有一种说法是“熊走黑槽,猪走丫,獐子(羚羊)走花捱吧”所说的“丫”是指高低不平的山顶,最低处就是丫,如同人分开手指在两手指的结合处,老猎人翻山越岭时一般都习惯走丫路,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野猪逃命的时候最常走这样的地方,“花捱吧”就是指很陡的山体或悬崖,崖面上长着草,也有小树,只不过都是一小片一小片的,远处看草和山石颜色不同,羚羊、鹿、獐子仗着身体轻灵,遇到危险的时候在这种地形下更能逃出性命。动物除非被猎狗群撵累了,追怕了,搏斗中受伤了,一般都不会四处乱跑,都有自己特有的逃生路线,这也是动物在大自然优胜劣汰环境下积累的生存本能。猎人可在提前在一些野兽逃命的必经之路上蹲守,这样往往能少爬很多山路,节省很多体力,而且往往能取得意外的收获。但是如果不具备这些野外狩猎经验,对这些狩猎常识的了解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并不能对狩猎成果有很大助力。
西克腾用一只自制的白桦树皮口哨,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把三组狗群训练得能进能退、能攻能守,既不散乱也不扎堆,进退有序之间还能互相支援,使狗群如同训练有素的战士一般服从命令。等时令进入到农历八月下旬,天气逐渐转冷,西克腾对狗群增加了耐久力训练,每天清晨,他都骑上自己的坐骑,带领着狗群进行长途训练,慢慢的,狗群已经能连续奔跑三、四十里的山路,同时每天给每只猎狗喂上半斤生鹿肉,增强它们的体质,让狗群始终可以保持充沛的体力,由部落最好的几名铁匠合力制作了一个专门装老虎用的坚固铁笼,又打制了两副能拴紧老虎前后腿脚的粗大铁锁链,还按照部落里老猎户的指点,制作了两把虎杈,这是鄂伦春猎户捕捉老虎的专用工具,在人虎对峙的关键时候,用它来叉住老虎的脖颈,控制虎头不能随意摆动,防止老虎伤人。
虎杈的制作方法也很特殊,在春天树木刚要吐芽的时候,到树林里砍回来几根茶杯般粗的水曲柳枝干,然后剥去嫩皮,趁着新鲜柔软时把它制成猎叉的形状,抹油以后在慢火上反复烘烤,等烘干以后,再用坚韧的鹿筋紧紧把枝干缠好,使得虎杈既轻便,又极具弹性,是捕捉活老虎时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从挑选捕虎队员那天起,莫日根就经常带领他们一起进山,一方面让所有队员进一步熟悉地形地貌,摸清位置,等捕捉老虎时能快速确定方位,可以抄近道对老虎进行追踪,这样能节约很多时间。同时让他们仔细观察,了解老虎通常会在哪里出没,喜欢在哪里藏身,使每一个捕虎队员都能心中有数。莫日根还经常带领捕虎队员进山搜寻老虎的踪迹,从发现老虎留下的足印、粪便、巡山洒下的尿液上增强对老虎习性的熟悉,对老虎经常出没的区域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