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书屋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403章 提议增加宰执

第403章 提议增加宰执(1 / 1)

第403章提议增加宰执

“这样啊……”太皇太后看了看向太后,问道:“太后觉得呢?”

向太后道:“娘娘,六哥所言甚有道理,不如就让六哥试试?”

只是一个坊而已,花的钱也是从交子的抽税中赚来的。

可以一试!

赵煦立刻就道:“多谢太母、母后成全!”

“如此一来,若是一切顺利,一年半载之后就可以用赚来的钱,给太母、母后修建宫室了!”

两宫听着,都是笑了起来。

她们其实现在也知道这个孩子,远不是表面上这样的天真、淳朴。

恰恰相反,这个孩子只是在她们面前才会像个孩子一样撒娇、讨好。

在其他人面前,可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在朝堂上‘望之肃然,法度兼备’,在召见大臣时‘礼遇大臣,行止有度,早知国事,果决非常’。

在处置大臣时,更是能做到‘遵法度,守纲常,然后用仁恕宽厚之道。’

即位以来,已杀一遥郡,贬一待制,编管勋贵五人。

至于恶王诜,罚郭献卿,更是朝野‘皆以为圣’。

可也正是因此,两宫才对这个孩子放心和满意。

他不在别人面前撒娇,偏在她们面前撒娇。

这就说明,这孩子是真将太母、母后,当成至亲。

至于他疏远任家、朱家、崔家这些生母外戚。

反而证明了这一点。

两宫都看过史书!

自然找得到类似的例子。

后汉的汉和帝,北魏的孝文帝。

都是亲近、孝顺养母,厚待养母家族,反而疏远自己亲生母亲的外族的例子。

“那臣明日便和经筵官们在集英殿上商量一下此事……”赵煦笑着说道。

“嗯!”两宫都是点头。

赵煦于是陪着两宫,又说了一会话,主要是说了说近来宫中的诸王、公主们的事情。

近来,赵煦时常有空就会去看望他的弟弟妹妹们。

特别是大宁郡王赵佖,得到了赵煦最多的关怀。

他甚至下诏,将庆宁宫内,存留的旧年玩具大部分都送给了赵佖。

即使和是赵煦同胞的普宁郡王赵似,也没有这样的优待。

但没有人能说什么。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普宁郡王有眼疾,其母林贤妃又需要照顾刚刚才被赐名录入玉蝶的先帝遗腹子赵偲。

长兄如父,作为赵家的家主,多照顾一下这个有眼疾的十二郎理所应当。

这是兄友弟恭,也是天子宽爱兄弟。

两宫对此都是很满意,所以都是笑着听赵煦讲起宫中诸王、公主的事情。

等赵煦讲完,向太后就道:“六哥正该如此!”

“先帝不幸,奄弃天下,诸王公主将来就要靠六哥推恩、照顾了。”

“儿明白!”赵煦颔首。

“对了!”他似乎是想起一个什么事情,说道:“太母、母后,臣近来听说,似乎都堂东府的执政,自从章相公出镇后,就一直出缺?”

太皇太后点点头,答道:“是有此事。”

“老身和太后,也一直在此为烦恼呢!”

向太后跟着点头,叹道:“是啊,朝中大臣,皆是上上之选。”

“譬如那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户部尚书曾布,皆有宰执之材,吾与太皇太后一时难以决断!”

赵煦微笑着道:“曾尚书、邓学士,皆天下知名之士,国家股肱。”

但他心中知道,这其上是庆寿宫和保慈宫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

不要看如今的庆寿宫太皇太后和保慈宫向太后,婆媳相处融洽,在多数问题上总能达成一致。

但那是向太后在很多问题上主动退让、尊重庆寿宫的结果。

实际上呢?

婆媳之间,岂能没有矛盾?

何况,牵扯到的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

庆寿宫更倾向勋贵外戚,保慈宫更倾向士大夫。

也就是向太后性子柔弱,不爱争抢。

换一个性子的人在她的位置上,恐怕两宫之间早就面和心不和,甚至闹得不可开交了。

可是,有些东西,终究是不能轻易退让的。

执政大臣的人选,就是其中之一。

保慈宫想扶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上位执政,庆寿宫想让从先帝重病开始,就为庆寿宫智囊的曾布递补。

这就是执政难产的关键。

其他什么犹豫啊、人选太多啊,朝野纷争啊,都只是表象。

这也是左相韩绛、右相吕公著不敢催促、决定的缘故。

这两个老狐狸早就看出端倪来了。

向太后笑着继续说道:“此外,御史中丞李常、礼部尚书曾孝宽、吏部尚书韩忠彦以及兵部尚书吕大防等人,也都有被人提及,也都是朝野公认的宰执人选。”

太皇太后颔首:“正是如此!也正因如此,老身和太后才一直无法做出决定。”

两宫当然绝不会让人轻易看出她们在执政任命上,已经有了分歧。

赵煦听着,点点头,感慨道:“皇考留下的能臣干臣,竟是如此之多!”

“是呢!”两宫点头,纷纷说道:“诸卿皆乃一时才干之选,但东府却只有一个执政空位,不知如何抉择呀。”

赵煦微笑着,给出他的方案:“太母、母后,何不将章相公空出来的那个执政之职,一分为二?”

“这样都堂就可以进二贤了。”

两宫听完就对视了一眼。

她们倒不是没有想过,将目下都堂的执政扩编。

让执政带职,从中书省左右丞带门下省门下侍郎,拆成多执政。

通过增加宰执数量,分担政务,以此渡过垂帘时期。

只是,此事说易行难。

历代以来都是有制度的,在过去大宋实行的事三相两参、两相三参之制。

元丰改制,虽然废除了这个传统,但东府的人数大体保持了五人。

如今,若是将执政的带职拆成一个个独立的执政。

这必然让执政数量突破过去的限制。

也会让东府的萝卜坑变多。

执政与宰相的数量对比,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两相四参,这是大宋从未有过的事情。

两宫虽然在听政前,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政治经验,但她们的本能抗拒着这样的变化。

虽然说不清为什么?

但隐隐约约觉得这样做似乎不对。

可能会打破平衡,引发一些不可预测的后果。

赵煦看着两宫的神色,不动声色的道:“就是这样一来,东府就该有六位宰执了。”

“集议之时,若两方对峙,人数相当就很容易僵持。”

两宫眼中闪出惊讶之色。

她们终于自己在担心什么了?

东西两府八位宰执,集议的时候,一旦形成两派僵持,就会造成四比四的无解局面。

一旦这样的局面,多次出现,那么,皇权就只有一个选择——将所有人全部罢免!

一旦如此,双方也就不死不休了。

有重演唐代牛李党争的可能!

“六哥说的是呢!”向太后喃喃自语着。

太皇太后也颔首道:“官家所言甚有道理。”

赵煦道:“那便再增加一位执政?”

“中书省事务繁忙,增加一位中书侍郎,或者在枢密院增加一位执政名额,如此或可解此烦恼。”

两宫听着,都皱起眉头来了。

这样一来,都堂东西两府的宰执数量就要达到九人了。

九为数之极啊!

会不会有些犯忌讳?

这对两宫来说很重要,因为她们都迷信。

“官家,老身和太后再想想……”良久,太皇太后说道。

“嗯!”赵煦点头。

他也没有指望,可以一次就说服两宫。

他纯粹是来放风的。

告诉朝野大臣,他有心扩大都堂编制。

这是胡萝卜,由不得那些文官不动心。

同时这个事情只要办成了,那么新晋的宰执,会感谢谁?

此外,都堂宰执人数的增加,实际上会稀释宰执们的权力。

这有些类似那个现代的童谣。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权力就是这样的,瓜分的人越多,每个人享有的权力就越小。

但权力不会凭空消失。

宰相手里的权力小了,皇帝的权力自然就大了。

明天开始应该可以恢复三更了。

最新小说: 春色满棠 反派不想从良 万人嫌大师兄他重生了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大秦:化身人屠,祖龙求我别杀了 大魏疯王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在反派出生前(快穿) 永乐大帝 终宋完结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