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难寐,秦逸翻来覆去,不由起身点烛坐于桌前,思索着究竟先写那本书呢?
不知为何,心中有一股强烈的感觉,嘴里不由的嘀咕道:“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对!
他想到了,要写的第一本书应是《红楼梦》,因为其故事情节多数了然于胸,前世他大学专业就是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就是《红楼梦诗词鉴赏与分析》。
此刻,书中各类人物性格跃然心头,他想到文以载道,无论沧海桑田还是星辰泯灭,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而自己就是这执笔之人。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秦逸也有着自己的想法,首先《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架空封建社会,其涉于朝政部分,又简而言之,一笔带出,不存在政治影响。
第二则是因为他读研时,所跟随的导师,是一位呕心沥血研究红楼的红学家,也算是为了铭感师恩,所以这本书成了他的不二之选。
第三,也是对曹雪芹这位清代文学巨匠的致敬。
既然来到这个时代,不留点传世的东西,未免活的太窝囊。
想到那《红楼梦》当中的诗词歌赋、酒令灯谜、医卜星象,秦逸便不由的激动起来,他要带个这个时代的,必须是最好的东西,至于那些街谈巷语、稗官野史之类的作品,他都不会考虑。
一部至情至性、通达人世的红楼,便是他带给大文朝的第一份礼物。
凭栏问,红楼梦中情,情又为何物?
……
暂时他还没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崇高信念。
但对于他来说,一定要做有价值的事情。
治国安邦、封侯荫子不是他的志向,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愿意永远过着安逸逍遥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即可。
这人呢,要是懂得了满足,便真正的拥有了幸福。
他兴上心头,文不加点的飞快书写,竟忘却了时间,当晨曦微光照进房间,他伸了一个懒腰,也不觉得困乏,一夜疾书将这第一回写了出来。
他没有完全复述的能力,便将那第一回其中神韵和主要情节写出,用词也没有曹雪芹那般考究,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意用晦涩繁冗之词。
杏儿端着洗脸水走进,发呆的问:“公……公子您……您不会一夜未睡吧。”
“哈哈~哈哈!”
秦逸爽朗一笑,随即洗漱完毕:“杏儿啊!你将早餐端来,我肚子有点饿了。”
杏儿满脸的心疼,傻乎乎的认为秦逸在整夜苦读诗书,关心道:“公子,虽说那梁公子是四大才子之一,可您的文采也不差啊,您不用这么刻苦的,小姐遇上您真的是幸运之至啊!”
这……这怎么解释?
要是告诉杏儿,自己熬夜是为了写小说,这傻姑娘定会认为自己是个怪人。
算了,沉默是最好的解释。
吃完早餐,便补了一觉,醒来已经是临近下午。
再次校改了第一回的内容,便唤来杏儿:“杏儿,你去将此物送给书肆老板,就说请他先过目。”
杏儿接过,倒也没有多问,收拾片刻便出了府中。
现在,让他头疼的一个问题便是,怎么批量生产?
雕版印刷,则必须邀请雕版印刷师傅雕刻成型,然后才能批量印刷,而这个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不过,秦逸的考虑更为长远,倒不如直接采用活字印刷,不过这大文朝还未出现活字印刷的技术。
昨日和书肆老板闲聊,得知雕版印刷按形式分为官刻和坊刻,官刻是由官府从各地征集优秀匠人集中刻印图书,坊刻是由坊主聘请雕版印刷艺人,集中于书坊内刻印图书,长此以往,坊刻便形成独特的刻印风格和流派。
秦逸不想和官府打交道,自然是将主意打在了坊刻身上,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宜操之过急。
殊不知,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时代的进程,历史的改变。
这个想法已经在他的脑海当中孕育,实现只是时间问题。
他一旦将活字印刷术应用于世,将会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而这些,他全然不知,仍旧笑呵呵的算着这本书能带给自己多少利润。
思索当中,便觉头痛,走出府去,正好碰上陈碧儿身袭一身绿衣长裙归来:“秦公子,这是要出府?”
“出去转一转。”
“杏儿早晨说公子一夜未睡,苦读诗书,如此用功,倒让碧儿我刮目相看。”
“昨日兴趣来了,便写了点凡夫俗子之文。”
“公子过谦了,碧儿斗胆问一句,前些时日您和杏儿在湖畔吟诵那首词可是出自公子之手?”
秦逸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移话题:“碧儿小姐可知道这凉州城何处有书坊雕刷,我想去看看。”
“秦公子,再有五天就是河灯诗会了,到时候你无事的话,也可游玩一番。”
“好的,碧儿小姐也会去吗?”
“会的!”
紧接着,她告知了那坊刻地址,秦逸抱拳告谢之后,便洒脱迈步而去。
她心里纳闷,秦逸所做的事情,皆与同龄人不同。
回到闺房,望着闺房那装裱好的上阙词,不由微微一笑,心想:这秦逸倒还真是个怪人。
那首词的出处,还未告诉她,倒是一人去往那坊刻处,真是不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秦逸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才在城东街道对面,找到陈碧儿所说的刻书世家——周家书坊。
踏着青石,那周家书坊为青砖、白墙、黑瓦为主,刚走进去,就见一口巨大的墨缸在宅院正中间。这书坊有房屋七八间,窗子为整块木雕的镂空图案,大厅两侧有两排厢房,分别是雕刻室、调墨室、印书室……
正厅铺青色古砖,两旁有八根大柱,中堂前有一张雕刻精美、古朴厚重的楠木香案。
秦逸了解到周家书坊多雕刻印刷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书籍,好比私塾使用的读物,还有一些私人读物、倒也有些许易于售卖的经典文集等。
一眼望去,这周家书坊中人皆是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有备料的,有雕版的,还有刷印和装帧的,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
秦逸走到那印书室,只见一位年过五十的老师傅正在进行印刷,其动作流畅优美,只见他在凸起的印版上涂刷墨汁,后将纸轻轻的铺在其上,后轻轻拂拭纸背,揭开纸张,印版上的文字就转印于纸张。
他就这样静静的观察着,并未打扰这印书师傅,片刻后,趁着印书师傅喝茶解渴之际,他才轻声的问道:“师傅,敢问您这一天大概可以印多少张啊?”
那印书师傅并未因秦逸是陌生人而拒绝,觉得可能是书坊的顾客吧,便一笑道:“大概1800张到2000张吧。”
他不由的感叹道,这古人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雕版印刷的出现免除了人们重复抄写之苦,省去了不少人工之力。
此时一位老者出现在秦逸的视线当中,那位老者打量了一眼秦逸,随即问道:“不知公子来书坊可是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