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0章枭雄的思虑
楚三江对于那么多文武大臣附和魏博弈的提议,一点儿也不奇怪,否则大楚国便已经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而是已经掌控了整个天下。
他抬眼淡淡的瞥了陈天远一眼,陈天远见状,便知道了楚三江的意思,顿时撤出一步,抱拳道:“陛下,微臣并不赞同魏将军的做法。”
楚三江轻嗯一声:“说说理由吧!而今我们大楚国兵锋正盛,而且持续力也很强,为什么不能继续开疆拓土呢?”
陈天远沉了沉,缓缓道:“而今我大楚国接连拿下了三国之地,的确是士气正旺,兵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点大家都清楚。若是按照兵锋士气而言的话,现在的确是开疆拓土的大好时机,将士们可以以一当百,但是……”
陈天远说到这里,顿时话锋一转。这都是聪明人的老套路了,首先是承认对方提议的正确性,随后陈明其中的厉害所在,这样不仅仅不会得罪人,而且让人觉得,你是在为他着想,即使最后是反驳他的提议,也会让对方没有多少厌恶感。
“我军在这段时间的接连征战,将士们已经显得疲累了,战力大大受损,而且这段时间的军资储备,也消耗太多,若是继续用兵的话,将会受到很大的钳制。虽然大陈国现在没有多少抵抗之力,可是区区一个大陈国,自然不在话下,但是西境府和大玄王朝,便不得不重视了。”
“若是我们拿下大陈国,那么面对着的,便是大玄王朝和西境府的人,那时候我们将士经过长年累月的征战,早已经疲惫不堪了,若是那个时候,西境府和大玄王朝的大军来袭的话,我们的战力不足,将士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对战,不见得能够发挥最强的战力,胜负难以预料。”
众人闻言,顿时沉默下来,的确,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魏博弈沉了沉,反驳道:“国师所言,末将不太赞同。大陈国是随意便可以轻取之地,的确,大玄王朝和西境府是个莫大的威胁,若是我们占据大陈国的话,他们可能会发兵前来。但是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首先夺去了大陈国内的资源,随后直接退兵休整即可,那样的话,我们不仅仅没有多少损失,同时还能够获得巨大的资源,成为我们楚国的发展所需之物,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
“呵呵……”陈天远笑着摇了摇头,这个魏博弈,还是有点年轻了,若是这一点能够行的通的话,你以为陛下想不到吗?你以为大玄王朝和西境府都是吃素的吗?大陈国的存在,早已经成为了一块平衡之物,谁先动的话,谁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这一点陈天远看的很清楚,同样,楚三江,大玄王朝和西境府的人也看得清楚,故而他们宁愿去动千里之外的北狄,也不会对嘴边的这块肥肉下口。
“魏将军所言极是,可是魏将军却忽略了一点,而今南夷、南蛮和夜郎国刚刚占据,内部都还没有处置清楚,更没有将之完全掌控成为我们大楚国的土地。若是这个时候对大陈国出兵,大陈国全力抵挡,同时南夷、南蛮和夜郎国的残存势力,突然在我们后面崛起的话,那就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了。”
“况且三国之地上的资源,我们都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就如同身上放着众多的金银财宝,却只能看着,没有将之好好的用出去,那这些金银财宝存在的价值,便没有任何意义了。”
“故而,微臣认为,现在应该止戈休战,一来可以让将士们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二来我们可以好好的消化自己这段时间的所得,彻底的将三国之地消化成为增强我们大楚国实力的资本。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至于大陈国……”
“那早已经是风雨飘摇的,留着他们,他们也不可能翻得起什么大浪来,迟早都能够将之取而代之的,不必急于一时。”
“国师所言甚是,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魏博弈听着陈天远的一番解释,也沉默了下来,他的确已经无力反驳了,不得不承认陈天远的所言,乃是甚合情理的,也是看的非常透彻的。
楚三江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朕也觉得,国师所言很有道理,故而朕决定,即日起大军进入休整期间,同时派遣得力人手前往三国之地去,将之好好的妥善处理,务必尽快将三国之地掌控好。”
“陛下圣明。”
楚三江看着连连赞叹的群臣摆了摆手,对于这一点他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就像是那些看客总是喜欢说‘666’一样,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还有一个事情,那便是当初朕和风晓,在渭河之上有一个约定,他的西境府,挡住大玄王朝南下脚步,同时预谋灭掉北狄,成为三足鼎立之势。而朕则是攻伐南部三国,让之成为楚国强大的资源之地,但是成功之后,必须分出一部分的好处给西境府去。”
“而今三国之地,已经尽数落入了朕的手中,而和风晓的约定,也到了兑现的时候了,列为爱卿说说,这好处朕是给西境府,还是不给西境府呢?”
虽然楚三江这么问,但是他心中却早已经有了打算了。只不过这关系到分出土地的事情,如果群臣不明不白的话,由自己一个独断独行,以后怕是会有损威严。
“这……”
说实话,这件事只有楚三江一个知道,就连当初一起去的陈天远也不知道。到底楚三江和风晓之间,达成了什么约定,也是不为人所知的。
他们根本不清楚,此时的楚三江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不敢乱开口。毕竟一边是得失,另一边却是陛下得信誉,两边都有着很重的分量,谁敢轻易开口呢?
“怎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吗?”楚三江见众人都没有说话,不禁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