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城市供电“老大难”
关毅并没有出席这场新闻发布会,在他看来只要把郝仁这个源能发明者推到前台,通过那个实验让人们看到源能的真实性和强大的发展潜力就达到目的了。
但他还是没想到这个新闻发布会和现场实验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第二天全国及部分海外媒体就对这场发生在海州的“源能实验”进行了报道。
海外的媒体除了一些受到邀请参加了实验的之外,普遍对源能的真实性还是报以怀疑和不可置信的态度的。
这种心理倾向由来已久,华夏从近代以来科技方面就一直都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所以在这些海外媒体和西方人普遍的认知之中,华夏的科技发展至少要落后他们50年以上。
即便是近三十年来,华夏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前进着,他们还是不愿意承认这种差距的缩小。如今华夏人在能源领域突然出现了这么惊人的超越,他们自然是很难相信的。
而在国内也有很多人对于来自西方的这种思维定势传承和接受得犹有过之。
国内的不少媒体在报道源能实验的时候,结论也是“暂时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个实验的确是真实可信的……”
于是很多对于这种新技术非常感兴趣的人就纷纷向当事人之一的海州供电局问询,有些甚至是来自上层的质疑。
“我敢用我的党性和人格担保,我们供电局没有和中天源能合伙造假……”对于这些质疑,宁则韬的回答掷地有声。
海州市供电局局长周济昆笑着说道:“老宁,我当然相信你……这事情是我安排你去的,我要是不相信你,我不就成打自己嘴巴了吗?我找你是想问问你,你觉得如果我们请中天源能在我们市搞一个区域供电网,在技术上可行不可行!”
听到周济昆的话,宁则韬一下子愣住了,他这些天以来一直在思考着源能技术能不能用于直供电……
为此他也找过郝仁好几次,想要从他那边得到一些具体的数据和技术资料。可没想到郝仁却一直“避而不见”,当然,他也打听过郝仁的去向,据说是被记者烦的没办法工作,只能躲起来了。
宁则韬考虑了一下之后,谨慎地说道:“根据我参加实验的时候所了解的情况,这项技术如果要直供电,应该是可行的……不过具体的事情现在也不好说,这得找他们那位郝博士要更多的技术数据,设计好实施方案才行!”
“只要你老宁说行,那一定就没问题……郝博士那边我去找!我们帮了中天源能这个忙,他们感激我们还来不及呢!”周济昆得到了宁则韬比较乐观的回答之后,立刻行动了起来。
海州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由于经济比较发达,在供电方面一直都存在这很大的缺口。虽然国家统筹协调之下,对海州的供电还是有一定倾斜的,但每年夏季还是要对全市某些行业和地区进行阶段性的限电,才能弥补供电缺口。
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周济昆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之前是他给舒康面子派宁则韬帮了个忙,他对于这个源能供电的问题也没往那边想。
正好今天市政府常务会议,主管电力供应的徐副市长对于供电局提交的夏季限电计划很不满意。会后徐副市长找他谈话的时候,“无意”中问起了国际饭店源能供电实验的事情。
按照徐副市长的说法,既然国际饭店一栋楼可以供电,那只要这个电池组“大”一点,是否能搞一个区域供电呢?如果海州有一个区域可以靠源能电池供电的话,供电缺口的问题,不就又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了吗?
回来之后,周济昆就找到了宁则韬询问这个设想的可行性。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之后,周济昆立刻找到了舒康。
“康少……事情就是这个事情,徐副市长给我下了死命令,今年限电范围不能比去年扩大。您就当帮我一个忙,让郝博士来我们供电局指导一下工作行不行?”
周济昆对舒康说话很委婉,但这个要求却是让舒康有点意外的惊喜的。
之前他们和关毅商讨源能的应用时,只是想到了新能源动力等部分,并没有考虑过能够建“源能电站”。
周济昆这个提议倒是让人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不过他也并没有立刻答应这件事,只是说需要和郝博士好好商量商量。
当舒康对关毅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关毅立刻说道:“可以的……技术上应该没多大问题吧!”
他一开始听到舒康的提议,立刻就想到了数据库中有过一份关于万吨船舶用源能作为动力的资料。既然能够用在堪比一座小城市的万吨巨轮上,那么用在城市区域供电应该也是可行的。
不过当他说完“可以的”三个字之后,立刻又把话题绕到了郝仁身上,否则就要露馅了。
郝仁对这个事情原本也没什么把握,但当他听到关毅说的那句模棱两可的话之后,略微沉吟了片刻点了点头说道:“可以试试!”
自从国际饭店的源能供电实验之后,对于源能的质疑之声还是普遍大于认可的。关毅答应这件事情,其实更多的还是想让外界好好看看,源能并非只是“吹牛”或“技术造假”的伪科学,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场能源革命!
在和周济昆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谈判之后,双方决定再搞一次范围比较大的“实验”,选择供电局的一个家属住宅小区进行源能直供电的测试。
经过一周的施工和准备,这次大范围源能直供电实验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与此同时,关于在海州建设源能电池生产厂和源能区域供电电站的报告正式提交到了海州市政府。
看到这份报告之后,负责电力供应的副市长徐绶波立刻闯进了市长苏东杰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