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记住坏蛋,,如果是uc/浏/览/器可能会转/码,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路八说
(整理自起点《四面墙》书评区)
四面墙初稿的创作快接近尾声了,从去年夏天到现在哥们儿的书陪伴我渡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那些一天刷新起点几十次,甚至在梦里还出现二龙,林子,老三等一个个鲜明形象的日子就要成为历史了.我最近发言比以前少了,因为有时太在意自己说的是否正确,是否得体,猜得结果有没有道理,找得笔误别人是不是说过了.不过今天不管那么多了,信马由缰,想到哪说到哪吧.
毫无疑问的,哥们儿肯定还要对这部作品多次修改,我琢磨,修改在某种程度上比初稿还要困难,因为初稿可以基本写实的根据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即可,加上日记和其他的一些笔记,纪实并不太困难.可如果要想让四面墙在历史中有它独特的一份价值,修改必须在艺术性上多加考虑.同样是真实,如何写,哪些多写哪些少写,从什么视角来写,都是颇耗费脑细胞的事.在这,我想说说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四面墙的价值在那里.或通俗的讲,四面墙的看头是什么.
第一,哥们儿开宗明义,“关注人性、人权及司fa进步”,人权咱们先不多说了,有点泛政治化.我感兴趣的是人性,既然是人性,我认为就应该适用于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国家和地域.四面墙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老三的汲汲于个人利益的自私,傻狗自我作践的可怜与可耻,日本狗该不了吃屎的卑鄙,二龙的残暴,李双喜的阴险,一众看客的冷血,还是舒和舐犊情深的深情,施杰与麦麦的友情,犯人父母在墙外的关切之情,并不只在四面墙内发生着。
具体的,我喜欢这么几处描写:强奸在看守所里有一次险些跌倒,而他自己为自己能给别人带来笑声而感到高兴;姜小娄从高出跌下前后的行为对比;毕颜的转变;三胖子对待安徽的态度;李双喜对老三前后的态度;棍儿对别人的冷嘲热讽;出狱前信誓旦旦反省自己的日本儿和出狱后的他;“兔子”谣言对小杰的影响.
至于司法进步,我想dna是一个很好的描写,更精彩的是刘大畅的评论:过去砸个玻璃判五年没话,现在强奸少女还要上诉,看出来老百姓不服管了(大意).这是本书中我觉得对司法进步最好的评论了.其实,这方面,哥们儿还可以再化点笔墨,借刘大畅这样的老犯,多次犯之口记录一下监狱今昔的变迁,以及他们对这种变迁的感受.
第二,不知是不是哥们儿最初的目的之一,看了四面墙,一个刚刚走入社会得青年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头上少碰一些大包.象前面有人总结的:有门子,不把闲是麦麦混的不错的原因.老三,日本,二龙,高所,各有各的风格,各玩各的脑系.“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偶像派小生,高干子弟,晚期严重花痴贾宝玉同学所厌恶,可我们这些不奶油,平民出身,早期轻度花痴的中青年确不能不学.
有时看着四面墙才发现以前自己说话做事是多么的幼稚,如果早有四面墙中描写的比那些狗屁”办公室三十六计””实用孙子兵法”强一万倍的生活智慧,很多事情会顺利的多,很多人不会得罪.理想的讲,我希望这里的很多生活智慧永远不会用到,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象哥们儿讲的,没有人能真正清高,我们总有各种各样的欲望逼我们妥协.
第三,虽然麦麦在这本小说里生存的空间有限的可怜,有时仅仅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有时是床下的一个铺位,可四面墙确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风采,在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几年里,作为一个特殊的种群:囚犯,他们的语言是这样的,行为是那样的,他们在入狱前是如何生存的,他们是如何入狱的,他们对未来又有什么计划.他们如何和外界沟通的.那些管教们又是如何和犯人交易,在官场上倾轧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割断的.
比如:二龙的经历就反映了很多事:大哥枪银行被抢决,义兄打架在严打中也被政府专政了,过去耍胳膊根儿的时候,一晚上砍好几个,打了当官的儿子被整进来,将来还想向企业收保护费.这些都让我们联想到很多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情.老三也一样,他的发家史,犯罪起因,都能反映出时代的面貌(还扯上时髦的海龟呢).连霍来情,胖子,傻狗唱得歌都挺有意思.
第四,四面墙里面人们的语言反映着一种民间的智慧,如果硬要做比较的化,类似以冯骥才,林希为代表的市井人物的小说,更像贴近当代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只不过人物比普通百姓的社会地位更低.有时犯人的一句戏言,或损人,或自嘲,或发泄,其中的意思比有些舞迷三道的假哲学家(如周国平之流)的话有意思多了.
第五,娱乐性,抛开所有的意义,价值,思考,单单作为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四面墙有吸引人阅读娱乐性,特别是从劳改队开始的部分.读者为主人公际遇的变化充满担心或期待.这一点,就像阅读一片好的武侠小说一样.从字里行间揣度,哥们儿好像不是很看中这方面,这大概是元旦前后哥们儿发表声明的用意.关于这个,我多说一句,金庸的小说要不吸引人,谁管他写的是侠之大者还是侠之颠覆者,你说是吧?
最后,也是四面墙最大的价值,就是真实.这一点就不用我多废话了.就说一件有关的事.在九十年代中期,天津市监狱部门掀起了一股宣传高潮,一段时间,在天津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晚报”上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天津市监狱部门的正面报道.
当时监狱部门还请了一批在全国小有名气,在天津大有名气的作家们到监狱参观,并每个人写一片命题报道.可想而知,作家们看到的是整齐的建筑,文明的管教,人道的管理,悔恨过去并努力改造的犯人,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他们也把这些记录了下来,并当作真实报道了出来.偶尔有人有点意见建议也是蜻蜓点水,比如作家怀疑:监狱部门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犯人是不是有点拔的太高了?是不是先从文明公民的标准入手比较恰当?
这次宣传活动的高潮是一部电影的推出:名字我忘了.影片开始写一个从警校毕业的年轻人分到了劳改队,开始他十分“幼稚”,在一次被犯人抢白后他“错误的”想动手打犯人,被老管教制止,当他”幼稚的”表达出:为什么不能打犯人的疑问后.老管教们善意的”笑了”,并教育他应该文明管理.在这里他一天天进步,把警校学习的知识用到工作中,并从老同事哪里”学到很多”.一个专门带他的老同事是真正的主角,老同事也不容易,老婆两地分居(总是两地分居),逼他转业(总是逼他转业).可他还十分投身工作,关心犯人的情绪,不过人有失手,在一天心情不好时,这位老管教“鲁莽的”打了一个试图越狱的犯人两拳,被处分.影片最后,南方水灾的消息传来,全监从管教到犯人积极为水灾地区募捐,而老管教在开车运送募捐物资的路上出事,再也没有回来,所有犯人无限悲伤.
这就是用电影,报纸传达出来的”真实”.正因为有了这种”真实”才显出四面墙这种无法正式出版的真实的可贵.不过,毕竟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公开的发表,讨论这种属于”沉默的多数”的真实了.真希望有一天,”真实”不算一部作品的优点,而成为一种必须的品质.
唉,打这点字,花了我快两个小时,想想哥们儿每天都得打那么多字,也真不容易.不过刚才把我发的书评备份数了一下,也有一万多字了.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灌过那么多水.嘿嘿,哥们儿,咱也算够捧场的了吧.请在电脑前掬一捧感动的泪,并默念一声:”还是老乡好”如果不想默念,也请选择琳婧不在时候充满感情的念出.泥唆嘛?要她在恁摸办?咳,那泥不崴泥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