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大资本家赵海云,他是红顶商人李峥嵘中年丧子中的那个子?
事情过去四五十年了吧?
戏本子都不敢这么编。
连一把手听说后都忍不住亲自到跟前问详细,“时隔几十年,怎么发现的?早若你早知自己的身世,又何至于流落沪上。”
也是清楚赵海云生平的一位老干部。
他甚至当场说出不为人知的秘密:“当年,李公不仅把偌大家产捐献给抗战前线,也曾给咱们组织捐了一大笔黄金、大洋和粮食布匹作为活动经费。这事儿过去不到三十年,知道的人不多,经手人是我,我最清楚。”
李星星张大嘴巴:“有这事?”
她从来没听爷爷说过,不然早就拿出来炫耀了。
老干部微微颔首:“我亲笔写的借据,明明白白地记着是一万两黄金、五万块大洋和四百匹布、三千斤棉花、一千石大米和盘尼西林等西药,那药救了咱们组织的很多要员。我记得非常清楚,李公说兴许是自己前半生敛财过火,以至于后继无人,索性全散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是我觉得很遗憾,这样的好人偏偏一世凋零,真是老天不长眼睛。”
说到这里,他看着赵海云笑得很温和:“你若是他的亲生子,我想,兴许是他散财之贡献感动天老爷,让他的血脉和精神得以传承后世。更巧的是,国家将命名为峥嵘牌的电动车厂和电器厂交给你打理,好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李星星立刻道:“他是我爷爷的亲生儿子,真真切切!”
她举起三根手指:“少年时的照片是证据,和我爷爷留下来的画像一模一样;身上的胎记是证据,我听爷爷说过;性格一样也是证据呀,在不知道他是爷爷亲生子的情况下,他就为了支援国家建设,把家产全捐了,还买很多粮食捐给灾区人民。”
大力宣扬吧!
既然老爷子曾捐给组织许多钱,间接救过许多要员。
若是活着,他们总得念着香火情,对赵海云略加照拂。
哪怕只一点点的关照,总比没有强。
老干部怕拍赵海云的肩膀:“星星的话没说错,你很有李公之风范。”
一句赞誉令赵海云激动得难以自持:“我以前格外佩服峥嵘老人,就是不凑巧,几次三番错过和他相识的机会,成为终生的遗憾。”
“不必遗憾,”老干部开口,“你活着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赵海云重重点头,“对,您说得对!虽然没有见面,但和我妹妹都活着,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想必十分欢喜。”
“妹妹?”许多人异口同声地发出疑问。
瞧着众人不解的目光,赵海云含笑解释道:“我有一个妹妹,亲妹妹,是我母亲遇难被人救起后生下的,也是星星替我找回来的。沪上应该有很多人晓得她,她原名李渺,和我原名李浩乃是一对,艺名叫作蓝玉,给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捐赠大批金银采购棉服药品。”
惊呼声此起彼伏。
提起蓝玉,在场的十个人里有六七个人知道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