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三百一十一章集权
你们二位对皇上的事情都知道得很清楚,如今虽然已宫,但麻烦其实才刚刚开始。”我看了看跪坐在下首的樊哙和审食其两人,一边在火盆上烘着手一边说道。这里是前殿朝阳的一间侧屋,刚刚让人起了火盆,屋里才稍稍有了些暖意。
樊哙道:“娘娘,宫里人多眼杂,皇上的事是肯定再瞒不下去了。”
“总归是要诏告天下的,我也不想再遮掩下去。只是在这之前有很多事要先打点好。现在长安城里拢共才五万人马,皇上驾崩的消息传出去以后,万一出什么状况,这点人马只怕不够应付,所以还得从灌婴那里再抽五万人进京驻守。”我叹了口气:“你们也知道,如意年幼,素无威望,也难免会有人心里起些别的心思,那么我们孤儿寡母两条命可就全靠这十万人马护持着了。所以这领兵之人第一条便得是忠心不二。”
我续道:“京师的治安向来是由中尉执掌,可若有大事,完全指望中尉手里的那些人总是不够妥当。所以我打算成立一个长安都尉府,都尉府兵力可在十万至十五万之间,不必受太尉节制,只听命于内廷。”
樊哙眉锋一跳,抬起头道:“娘娘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你们应该已经听明白了,都尉府的兵马将不再属于朝廷,而属于内廷,日后养兵用度也将出于内廷。只有皇帝……或我,有权调度。”我淡淡地道。
“是。娘娘。”樊喏道。他和审食其都是聪明人,自然清楚这么一番安排等于是架空了中尉的职权,也意味着都尉府地兵马成为了长安城里唯一一支军事力量,而这股力量将只听命于皇帝。
“舞阳侯、辟阳侯,这正副都尉一职你们先担着吧。设立官衙、配备人手倒在其次,也不必忙于一时,先把人马整合起来才是重点。”说着,我伸过推过案几上的两件物事,“这是已经拟好的诏书和兵符。你们二人速去灌将军和夏侯将军那里调兵,明天的这个时候,我希望能够看到已经整饬好的十万兵马。”
“是。”樊喏了一声,趋近向前接过诏书和令符。
“我知道你们俩还没来得及回府就被我传来了。”我放缓语气,“不过事先从权,先有国而后方有家,若国本动摇。那么灭门亡族之祸只怕也不会远。”政治永远都是血淋淋的,败者往往连芶且偷生也不可得。历史上,真正的那个吕雉老死之后,吕家立刻被人掀翻下台。然后便被屠灭满门。若我此刻不能处置好局势,只怕那段惨烈的史实就要像刘邦亡故一样被提前了。
樊哙和审食其是我精挑细选出来执掌都尉府权力的人。审食其自不必说,是可以托之以生死地心腹。而樊哙则是我的妹夫。吕家倒了。他俩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更微妙的是,樊哙与我的两位哥哥关系不错。与功臣集团也同样有着非常好地交情,军中的好友下属不计其数,有他居间坐镇,对于缓和吕氏与功臣集团之间的可能出现的矛盾有着非常重要地作用。
唯一的麻烦是樊哙性情有些暴躁易怒,做事有时不计后果,不过他终究也在军中混了这么多年,轻重缓急还是懂得的,再加上有细密谨慎的审食其为辅,应该不会有太大地问题。
他二人退出屋子以后,我才轻舒了口气,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在哪个朝代也是至理明言。没有十几万精兵强将做后盾,哪有人会把一个女人,一个孩子放在眼里。而只要有足够的武力威慑,就算如意还是个婴儿,我也照样能把这些个男人压下去。
我静了静,才出声道:“来人,请萧丞相和陈大人。”
门外的侍宦诺了,过了片刻,萧何和陈平一前一后走了进来,见礼之后跪坐于一侧。萧何面色沉重,眼神微有些闪烁。虽然他至今还不知道刘邦地死讯,但他素来精明细致,从回京后地一些安排上大概也发觉出一些不妥。简单来说,以他和刘邦地情谊,就算刘邦躺在床上也会见他,可这次刘邦竟连车驾的卷帘都没有撩开就直接进城入宫了,也就是说至目前为止,长安城里还没有一个人能看
场上归来地刘邦,包括他曾经最宠幸的戚姬。
而在萧何的下首,陈平却一脸平静,敛眉不语。作为一个知情者和参与者,从平城回长安的这些日子已经足够他消化因为刘邦之死而带来的无措与慌乱,现在他只需要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应对现在的局面,怎样在这个后刘邦时代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屋里有种诡异的静默。
我轻咳一声,打破了沉寂:“萧大人,皇上……去了。”
“嗯……?”萧何怔了一下,有些恍惚的抬头,然后眼神突然锐利了起来。
“皇上在白登之役受了箭伤,伤势过重,我赶到之时,也只见了皇上最后一面。”
“什么!”萧何一脸震惊,显然这句话打破了他原来所有的预想,他直直的看着我,过了片刻又急急转向陈平:“陈大人,娘娘……娘娘是说笑吧。”
陈平默然无语,只是微微侧过头俯了俯身。
“这种事情,怎可说笑。皇上的遗体现正停放在寝室里,丞相若是不信,可亲自前去拜祭。”我叹了一声道,“若不为此,我们也不至于匆匆便和匈奴签约议和,让匈奴人占了那般大的便宜。”
萧何呆怔怔的,半晌都没有回过神。从沛县起兵到现在,刘邦经历了无数危机时刻,却都安安稳稳的度过来了,其运气,其机缘都可谓万中无一。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刘邦是天生的大富大贵帝王命,是生下来就肯定要当皇帝的。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突然在战场上驾崩了呢。
“萧丞相?”我轻唤了一声“萧丞相,我请您和陈大人过来,就是商议一下把皇上驾崩的消息诏告天下之后怎么应对朝廷里的局面。”
他猛然回神,但眼神还是茫然的,仿佛是有人突然把他全身的精气神都给抽光了,垂首俯身道:“娘娘……臣请……臣……请暂退。”
我静了一下,点头道:“去吧。”
萧何喏了一起,起身踉跄着奔了出去。我叹了口气,知道他定是去前殿寝室了,遂望向陈平:“陈大人?”
陈平微微沉吟了片刻,才道:“臣以为,皇上去后,朝廷之忧应在诸侯。”
我点点头:“说下去。”
“恕臣直言,先前为了议立燕王之事,皇上诏令各家诸侯王齐聚长安,这本是桩好事,结果却碰上了韩王突然叛离,皇上急急忙忙带兵出征,便一直没下旨允他们离京,算来也有大半年了。这些诸侯王们在自己的国内有兵有权,就算是现在临时居于长安,身边也基本都带着数千私兵,若是凑起来,人数也够上数万了。皇上的……白事过后,究竟还要不要放他们走,总要有个定夺。”
“我也正是为此烦恼。现在仔细想起来,前秦废六国,设郡县的法子其实是好的。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大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极度匮乏,而北面又有匈奴虎视眈眈,也只有中央集权才能把有限的资源都用在刀刃上,不致于被内战消耗掉。”我道。
人们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永远取决于他所处的位置。当刘邦第一次攻进关中的时候,他心里定然只有“关中王”这三个字。但项羽把他赶到了蜀中,生生破了他的一场好梦,也就难免他心中怨恨,终于起兵反攻三秦。等到他成为大汉皇帝以后,自己也意识到异姓诸侯王是一个威胁,于是在数年间,把几个诸侯王清除得干干净净。
我现在也同样如此,既然已经坐到了这个位置上,那么为了让如意能有一个安安稳稳的江山,收拾诸侯王们便成了首要的工作。攘外必先安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话。我不能一边打着匈奴,一边还被关东的那些诸侯们扯着后腿。
在中国的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都是集权的时代。大汉的百姓,其实并不需要民主,他们需要的只是温饱、安定、有希望的生活而已。
…………那个,小声说一句……小吕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