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往日雄心大起,入主丞相府,他居然没有着手查刺杀事件,而是一门心思的整顿朝纲,整顿吏治,推动改革。
时间很快一月过去,没了权贵们的阻挠,公孙弘的的工作也初见成效。
“陛下,盐、铁、酒纳入官营已经拟出条目,请陛下过目明日分发郡县。”说完,公孙弘将两捆竹简递到刘彻桌案:“共计三十七条。”
刘彻放下手里的笔对内侍道:“赐座!”
内侍快速搬来一把椅子,公孙弘坐下之后禀道:“陛下,盐、铁、酒纳入官营在郡县还好实施,手段残忍一些即可落实,但诸侯国中阻力较大,老臣觉得目前国库充裕,这项政策先知会下去,必须先解决掉诸侯国的事情。”
这正说出了刘彻的心声,诸侯国确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各自为政,还拥有兵马,就是一个国中之国,就拿当年刘彻发动马邑之围的事情来说,打不打匈奴在这些诸侯国的心中压根儿就不关心,只要他们既得利益在,匈奴就入关他也无所谓。
“削国的事情还是先不要提,朕感觉匈奴人应该要动了,万一这些诸侯国在匈奴南下的节骨眼上向朕发难,就真得不偿失了。”刘彻担心道。
公孙弘其实也是这么想的:“那老臣就先把主父偃当年的推恩令重新颁布下去,强汉必先统一,这么多国中之国,迟早都要出大问题。”
“就按照卿说的办,还有,在推恩令中也写下朕的承诺,从朕的子孙开始,不再封王。”刘彻说话都不带一点犹豫。
公孙弘感受到了刘彻的气度,不再封王,刘彻真的是开了先河:“陛下,大汉有你,何愁不兴,老臣愿意以朽迈之躯助陛下完成削国大业。”
西汉自汉文帝、汉景帝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七王之乱就是诸侯王膨胀典型事件。
刘彻登基后承主父偃《推恩令》,其具体办法是,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的人,就虚建国号。
但《推恩令》刚实施就找到王公贵族的强烈反对,加之刘彻手里无兵权,结果不了了之……。
就诸侯国的问题,公孙弘与刘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直到两个时辰后,皇后卫子夫的到来,两人才结束了谈论。
公孙弘起身拜别:“陛下,老臣就先退下了。”
“丞相,都一个月了,刺杀你的凶手抓住了吗?”刘彻很关心这件事情。
公孙弘听后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查,没时间查:“回陛下,当前朝廷内忧外患,老臣暂时还没有时间来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等推恩令颁布之后,老臣再慢慢清算,请陛下恕罪。”
“别人都要你的性命还是小事?”这是刘彻第一次见把生死看得如此淡的人。
公孙弘听后冷笑:“等陛下开始削国强汉大业的时候,恐怕想杀死老臣的人都要排队点号了,与这件事想必,那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刘彻听后甚是感动,内心感叹可惜了当时的韩安国,他内衣公孙弘的这般心境。
“老臣告退!”公孙弘退出大殿。
卫子夫帮刘彻披上披风,而后让宫女端来了补身体的燕窝:“陛下,恭喜能得到公孙弘这样的良臣辅佐,来,趁热喝了。”
刘彻听后顿时高兴,接过燕窝道:“你知道这功劳还是谁的吗?”
卫子夫一脸茫然摇了摇头。
“卫青,要不是卫青带朕过去,朕还以为朝廷中当年那一批改革客卿们都各自回家了呢。”刘彻说完放下燕窝碗继续道:“没想到公孙弘一直都还在。”
卫子夫眉头紧锁实在想不出卫青怎么会认识公孙弘的,也没有听卫青说起过。
刘彻的燕窝刚刚喝完,内侍就前来禀报左中丞张汤求见。
见又有人来找刘彻,卫子夫收好碗就退到了一旁。
张汤进屋后似乎有些犹豫,见皇后卫子夫在场,他又放慢了脚步。
“张汤,这么晚了找朕何事?”刘彻问道。
张汤扭头又瞄了一眼一旁的卫子夫。
卫子夫懂,行礼道:“陛下,臣妾告退。”
卫子夫走后,张汤内心才放开胆子,他今天要干的事情就是参奏卫青。
张汤见卫子夫走了,于是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竹简,是用红绳捆着,这代表绝密。
“陛下,臣深夜到来有要事请奏。”说完就双手奉上竹简。
内侍从张汤手里将竹简呈送到刘彻手里,并扯开了红绳。
就在这时,卫子夫又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满脸惊恐:“陛下,陛下,据儿……”
太子!刘彻丢下竹简猛的站起来问道:“太子怎么了?”
“据儿从城楼的洼地处滚了下来,摔着了!”卫子夫焦急的说道。
刘彻看了一眼张汤道:“张汤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说!”
“陛下,陛下!”张汤无力回天,只得离开。
~~~~~~~~~~~~~~~~~~~~~~~~~~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刘彻抱着只有六岁的太子刘据心疼的问道。
刘据似乎感觉很疼:“本来想找父皇的,天黑没看见就……”
刘彻甚是心疼,将刘据搂在怀里,太医开始为伤口擦药。
卫子夫见据儿也没事了,于是去桌案上收刚才的燕窝碗,当拿碗的那一刻,卫子夫看见了刘彻摊开丢在桌案上张汤的竹简。
一字一句,都让卫子夫感到恐惧,似乎有一种要大难临头的感觉,他时刻观察刘彻与刘据,而后用颤抖的手将竹简再次合拢放好。
在下台阶的时候卫子夫都感觉腿都要软了。
“陛下,臣妾有个请求!”卫子夫蹲下边帮刘据查看伤口边说道。
刘彻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起身,刘据没事就好:“子夫啊,说吧。”
卫子夫起身笑着道:“自母后寿诞之后臣妾就再也没有出过宫,臣妾想回一趟娘家,还望陛下恩准!”
“你还别说,朕都想出去走走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