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
原因就是担保公司的那位担保人员实在太敬业,每天都跟在乔伊背后催促着,似乎能够早一天完成他就多一份奖金。
乔伊不堪催促,所以每天都尽量加时完成进度。
此时,一众剧组人员正在摄影棚那儿进行某一幕场景的拍摄。
朱诺的奶奶为了准备自己葬礼上的白丝带,在圣诞夜的前一天执意去杂货店买,却走失在雪夜中,最终被警局找到。
朱诺和母亲赶过去接她。
警察拿着记录笔看着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像母女的人,“你们和那位老太太是什么关系?”
朱诺习惯性地开口:“她……”她习惯将自己和母亲分开来介绍,并且从不言明自己和女儿是母女,让别人自己去明白。
可是才一瞬间,她忽然住嘴了,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她似乎猛然间懂得了亲情的意义,她挪动了几下嘴角,停顿在那儿。
一边的乔伊斯诧异地看向女儿,心有灵犀的母女似乎知道下一瞬间会发生什么,乔伊斯的眼睛期盼地看着朱诺。
而后,朱诺干脆而帅气地说道:“我们是那位老太太的家人。”
这似乎是一种母女间冰释前嫌的信号。
在场的每个工作人员似乎都被两位的演技打动和代入了,竟然脸色都露出了大喘一口气的欣喜。
乔伊自然也很满意两人的演出,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神情就能看出,她没有找错演员。
无论是《阳光小美女》、还是《萨维奇一家》或者是《杯酒人生》,除了将“丧家犬式的失败者文艺喜剧”风格展现得很别致之外,还有就是和主角精湛的演技分不开。
她相信她的《朱诺》也一样会在众多小成本独立电影中大放异彩,甚至拥有不输给商业电影的力量。
在跑完这个点的拍摄后,就是跑下个点,下个点拍完,整个拍摄任务也就完成了。
而现在乔伊开始头疼另一件事了,也就是后期剪辑的事。
之前《哈佛人生》的那个剪辑师现在在乔伊看来简直是太糟糕了。
在好莱坞的电影体系里,剪辑师和导演是同样重要的存在,拍摄的时候看导演功力,后期就是看剪辑师的功力了。
拍摄的时候,大家还能够按照导演的分镜图去尽力按照导演脑内的构想拍摄,而剪辑师是不参与拍摄的,后期拿到素材的剪辑师,很少会有参考导演的分镜图的,基本都是按照剪辑师自己的理解,去剪辑成他所认为的“观众会理解的故事顺序”样子。
这是因为导演所拍摄的素材是一段一段的,并不是连贯的,所以剪辑师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理解的顺序而不是按照剧本的顺序去剪辑故事。
特别是在胶片电影已经被放弃的今天,数字拍摄技术让素材拍摄更加方便,在胶片电影时代,剪辑师基本就是按照剧本素材的顺序去一刀一刀用剪刀规规矩矩地剪,数字拍摄的颠倒性让剪辑师有了更多可以发挥的余地,可以不按照线性剪辑而是非线性剪辑去剪辑电影,就是可以把故事倒着剪、顺着剪、插着剪等。
所以,好莱坞很多电影都有2个版本,一个是剪辑师的最终完成版,一个是导演的剪辑版本,这两个版本有时候会是完全不同的两部电影。
最有名的就是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摄的《天国王朝》,电影一上映,这部砸了重金的电影口碑就烂得一塌糊涂,可是当人们看了事后流出的导演剪辑版后,发现这部电影其实很不错。
这是因为在好莱坞,就算是雷德利-斯科特这样的大导演,都没有剪辑权。剪辑权是每一位好莱坞导演都在据理力争的东西,但是除了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种超级导演,其他导演都没有剪辑资格。
或者你像另一位大导演昆丁-塔伦蒂诺那样有个性,直接威胁华纳,要是敢在他电影上剪任何一刀,他就宁可不发行《落水狗》!
不过像乔伊这样的独立电影,基本不用担心被电影公司强行把电影拖去剪辑不让她插手的情况。
但是她还是要找一个和自己“琴瑟和鸣”的剪辑师。
所谓的“琴瑟和鸣”,乔伊的理解是导演与剪辑默契相当,完全知道对方脑袋里在想什么,可以和谐互补,互相发挥作用。
如果你在看某部电影时甚至忘了去评判这部电影,只是被故事所吸引,那么你应该遇到了琴瑟和鸣的组合。
遇不到了“琴瑟和鸣”,找一个“夫唱妇随”的也行。
这一类就是剪辑师技术很硬,导演技术也很硬,而剪辑师即使想法和导演不是完全一致,也能高度完成导演的想法。我们能从画面上看到一个非常强势的导演——大部分场景和情节都能看出前期设计的痕迹,而剪辑把他的意图还原得很好。
你在电影院看这类电影也会很嗨,只是少了点代入感,这是因为导演和剪辑师虽然把电影的完成度堆得很高,但是少了点灵魂的碰撞。不过也很不错了。
乔伊最怕的就是第三种“半路夫妻”的类型,那就是剪辑师很强势,完全不管导演的想法去剪辑。如果再碰到一个不强势的导演,接受了剪辑师的建议,对前期的错漏查遗补缺,甚至重新在大结构上编排故事,那基本剪好的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你可能会看到一部完成度还不错的片子,但是你却无法称赞这部电影。总觉得好像缺了什么。“导演为什么不把这场戏再说深一点呢”“要是那个女人走远的背影再长一点情绪就更饱满了”“他说这句台词的时候很感人,可为什么画面切到了别人的脸上”。如果是这样,你就是遇到了这样的片子。因为整部电影很多地方都不再是导演最初的想法了,而是剪辑师后期补上的想法,所以我们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以上是对于有追求的导演来说的三种和剪辑师的相处类型,如果是没什么追求的导演,和没什么追求的剪辑师,那么最后出来的电影很可能就是最后一类,“粉饰太平”。
甚至好莱坞大部分平平庸庸的商业片都是这个最后的类型。它还有个更合适的称谓,叫作“局”。就是一个局。
局的意思就是这部电影的出现方式就是各方凑出来的一个“局”。有人想挣钱,有人想出名,有人想玩儿文化。想玩儿文化的人有钱,想挣钱的人有名,想出名的人被认为有文化,这样一个局就成了。这里面没有任何对电影的敬畏和执念,即使凑局者都是业内知名,也无法改变这个项目天生的缺陷——那就是其实没有人真正爱它,所有人只是爱它有可能带来的东西。
既然是个局,那么导演和剪辑师都是来打工的,那么就不存在什么理想,追求,真心了。比如某大师的电影,很多人都很惊讶堂堂大导为什么要启用那么多90后小鲜肉?为什么女主角竟然是没什么人气演技的某著名金丝雀?这种完全不符合这位大师一贯作风的,我们可以称之为,那就是一个“局”。
乔伊的《朱诺》不是一个局,但是她也不要“半路夫妻”,也不要“夫唱妇随”,她想要“琴瑟和鸣”,但是在找不到“琴瑟和鸣”的时候,她决定自己动刀子去剪辑,然后请一位剪辑师给她做顾问。
反正《朱诺》只是一部单纯的剧情片,而且不玩什么高科技剧情反转,基本是以剧情为线性剪辑的,所以剪辑在技术上难度并不大,而且又是数字拍摄的,只要有一台电脑和软件就能搞定。
这么一想,乔伊一下子就决定了,这次她要自己剪!
这些,都太老套,都不是治本的方案。
此时,一个人提出了一句话,“导演乔伊不是一直强调,她拍摄的是独立电影,她也只想做优秀的独立电影吗?那我们不如从独立电影入手,继续刺激票房。”
经理问道:“具体怎么说?”
“独立电影是一个很笼统的称呼,它的观众又可以继续细分,比如cult独立片、geek独立片,而《朱诺》这种既不cult、又不geek的文艺电影,很难找到固定的受众群体,所以,我们不如就……”
他长篇大论地说了一大通,最后却换来了发行经理非常满意地点头。
他宣布整个部门的人,连夜按照这个方案去施行。
明天就是《朱诺》上映的第四周了,能不能继续搞个大新闻出来,就看他们的了。
第二天黎明,第四周开始了。
一个话题在各大媒体、网络忽然出现,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没人知道这是不是翠鸟影业故意的宣传阴谋。
人们只知道#重现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尊严#这个话题一夜之间被炒得很热,在各大网络媒体、纸媒、电影社区等地方,而话题的主角就是《朱诺》。
许多业内人士强调《朱诺》拥有低成本独立电影该有的尊严——低廉的成本无法掩盖其内在的力量。
而现在很多独立电影早已抛却了这样的尊严,为了迎合商业电影观众群体而放弃了内在的价值和力量。
在这样的说辞下,不知不觉,一股为独立电影正名的风潮开始出现。
好莱坞各大公关公司都不得不赞叹,翠鸟影业看来也有营销强人,竟然想出了用这种方式带动观众的热情,至少可以带动独立电影爱好者的热情。
不过想出这么个噱头也是翠鸟迫不得已,《朱诺》这么一部,一点也不cult,也不geek的电影,想要找到固定的观影群体实在太难,还不如打独立电影的旗号来得直接。
所以,在《朱诺》为独立电影正名这样的旗号打出来后。
如果你在电影院工作,或者你在各大媒体、电影公司工作,你会明显的感觉到,《朱诺》的热度更本没有锐减!甚至没有递减!而是,持续发热!
这股独立电影的旋风没有再以往任何一部独立电影的身上刮起过,却神一般地眷顾了《朱诺》。
1000万、2000万、3000万,票房数字不断被刷新。
好莱坞所有的电影公司都惊掉了下巴!
这部《朱诺》是要逆天吗?
第四周,它又创造了3000万以上的票房!
上映四周,累积票房成绩已经高达9000万,单馆票房高达9000美元。
9000万,势必会破亿,这只能用奇迹来形容了。
烂番茄、imdb的留言短短几秒钟就会被刷的找不到北,大量影评、留言涌入,一秒几十条的速度在刷新。
“基本没怎么看过独立电影,以往只看商业片,这次因为听说是一部很不错的独立电影才去看的,确实很不错,独立电影在思想性上是大部分商业片比不上的。”
“一部loser电影,随处可见的独立性,听说编剧、导演是同一个人,确实不容易。”
“教科书一般的独立电影,完成度非常高,独立电影就是要这么拍。”
“独立电影的春天也许要来了。”
翠鸟影业用700万买下了这部看起来如此低调不起眼的电影,本来只想小赚一笔就走,没想到,它可能会创造一个1亿的奇迹。
第五周、第六周,《朱诺》上映的最后两周,票房火力虽然直线下降了不少,这也是每部电影的必然趋势,《朱诺》已经够逆天从第二周一直撑到第四周一直在井喷,一般其他电影三周以后就开始直线下降了。
但是,第五第六两周所创造的票房也超过了1000万。
也就是,《朱诺》已经彻底达成了票房1亿的奇迹。
从上映到下映整整六周,它获得了1亿2800万的票房成就,后续翠鸟影业还会让它在海外上映发行。
从北美1亿2800万的票房和逆天的口碑来说,在海外上映后,全球票房那么突破2亿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好莱坞沸腾了!
(教育123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