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德仁义礼五者总而论之,相似根杆与枝叶的关系。
道德为根杆,仁义礼是枝叶。无论主杆与枝叶,总为一体。
分而论之,如同母与子的派生关系。道德为母,仁义礼为子。从整体而论,此五者的关系,犹如车马的整体、作用及动态表现形式一样,道是车马的整体,德是车马引重致远的作用,仁义礼则指规范的驾驭方式、理想的运动环境。单就人伦规范方面讲,道德是人的内在本质,而仁义礼是外在应物的表现形式。如人有实质的道德诚载于内心,而形体的言谈举止自然有仁义礼的表现形式。儒云:“诚于中而形于外。”正是此义。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蹈:践行,实行。
从宏观方面讲,万物皆在宇宙整体中生存,无论一言谈、一动作,无不举步践行着“道”,实行着“道”。所以,道与物的关系,如同水与‘波’的关系,水即‘波’,‘波’即水,水‘波’一体。道即物,物即道,道物不二。
从微观方面讲,道在人身则为元气,元气足则神旺,神旺则为朴,朴实则器物全,物全则作用强。道在人类则为人伦规范,符合此规范,则家齐国治,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则天下太平。
群生是赖,万类咸仗着“道”,然则因各物所禀受的气质不同,故物不能得道之大全,尽道之全体,故曰:“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欲’:物顺理将要应该的意思。
万物非道不立,道非物无处体现。道生万物之后,道又内涵于万物之内,物得道者,方可成物。故曰:“德者物之所得。”
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得朴气而生者,其‘性’稳固而坚定,随其形而成山石;得动气而生者,其‘性’轻浮而躁动,随其形而飞‘荡’;得灵气而生者,其‘性’善思而多变,随其形而‘成’人。道在“降本流末而生万物”的过程中,无不禀得此‘性’,顺应其理,随之而各成其形。故曰:“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慈惠:博爱,思惠。
*:恻隐:真诚,悲痛,同情,怜悯。
的体‘性’是虚无自然,清静无为,其作用为德,德的表现形式,是不分贤愚、利害、尊卑、贵贱,应化无方,周遍无遗。相似日月无所不照,如同雨‘露’无所不润,体现于人则为“仁”。“仁”的表现是慈爱忧惠、真诚自然、恭俭谦让,应对事物则为宽宏忠恕、怜悯体恤、忧伤慈悲、遂物顺理,无一物不获其生,无一事不获其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宜:适宜。
天地万物均在自然相合的适宜之中生生化化。现以朝政论之:君主心正意诚,臣子忠贞清廉,均应以此为宜。若此,国纲必振,万民必理,百业兴旺,四海必服。再以家道论之:父母应以慈爱抚育,子孙应以孝敬赡养,兄应以悌,弟应以敬,夫应以倡,‘妇’应以随。如此,则六亲必合而家道齐。凡事皆然,理顺则事宜,理不顺则事逆,事逆则‘乱’,‘乱’则不安,不安则废。
顺事物之理者为善,表彰而赏;逆事物之理者为恶,决断而罚。故朝政有法,家庭有规,行军有律,工匠自有规矩。‘欲’使物物各得其宜,各顺其理,建立功绩,成就事业,必依“义”以处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