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村,老周家。
周大郎准备去读书,周老太知道后很高兴。
大郎兄弟三个都是聪慧的孩子,说不定能青出于蓝,读书比老三读得还好。
如果能考到举人,那他们老周家就算是彻底地改头换面了,由庶族摇身一变成为士族了。
在苏妧口中得知自己的三个宝贝孙子没有上户籍的那一刻,周老太心中都震惊了!
她知道老三媳妇以往不靠谱,没想到会这么不靠谱啊!
当初老三媳妇说要等老三回来给孩子取名,她想着老三一向是个靠谱的,回来肯定能把事情办妥,就把他们家的家谱给她了。
老周家是去年分家,只在村长那过了明路,并没有上报官府,所以在官府的记录中,他们还是一家人。
周青松和苏妧的意思是去衙门给四个孩子上户时,顺便把分家的时去衙门过明路。
这样一来,他们在名义上就是四家人了。
周老太听了心里有点难受,总觉得去了衙门之后他们的关系会隔远一层。
以后三房有出息了,就跟大房二房都没有关系了。
不过想到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德行,周老太暗暗叹了一口气,老大老二就是烂泥扶不上墙,还目光短浅。
若是不分,日后说不定还会拖累三房。
苏妧察觉周老太的情绪不对,安抚道:“娘,就算是分了家,我们还是一家人,松哥还是您的儿子,大郎他们还是您的孙子。这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是不会变的。”
“是啊,血浓于水……”周老太轻声呢喃,随即笑了笑,“你们拿着家谱去村长家走一趟吧,拿点东西拜托村长跟你们走一趟。”
苏妧:“娘,那家谱?”
周老太望着她,“家谱不是你拿去了吗?”
苏妧:!!!
苏妧突然想起,那家谱确实在她那,周老太也没有拿回去。
回家翻箱倒柜地找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完犊子了!
周大郎跟周二郎在院子里玩藏棍子呢,看到她娘奇奇怪怪的,“娘,你在找什么呢?”
苏妧一看到周大郎,大呼一声:“崽啊!你怕是没法读书了!”
周大郎:???
苏妧目光闪烁,有些心虚地解释:“娘不小心把家谱给弄丢了……娘真不是故意的,大郎你不会怪娘吧?”
周大郎盯了他娘还一会,才幽幽道:“娘,家谱没丢。”
“真的?你知道放哪里?”苏妧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目光殷切地望着他。
周大郎点头,在苏妧殷切的目光下走到饭桌前,蹲下从其中一只桌腿下拖出了一个黑乎乎脏兮兮的小本本递过去:“之前娘嫌桌子不稳,拿来垫桌子了。”
那语气冷静稳重得像个小大人。
苏妧:!!!这玩意……拿去洗洗,应该还能用吧?
“你咋不提醒我?”苏妧想哭,她以前果然不干人事。
“我提醒了,是娘说等爹回来把桌子修好就拿出来,不碍事的。”周大郎一脸无辜,脸上就差写着:是你自己不记得的,不关我事。
小孩子忘性大,慢慢地周大郎也不记得这事了。
苏妧:……好吧,又是她造的孽。
拿着黑乎乎,面目全非的本本,苏妧的泪流满面。
“你说咱拿这坨东西去官府,别人会不会以为咱是捣乱的,然后把咱扫地出门?”苏妧问周青松,底气明显不足。
周青松拿过那坨黑漆漆的玩意,把外面那层东西剥掉,露出一个有点皱的本本。
表面有些许破损,里面还是完好的,就是因为受潮,纸张有些软。
翻了几页后,周青松道:“没事,还能用。幸好娘用东西把它包住了。”不然就真被她媳妇儿糟蹋了。
苏妧送了一口气,朝周大郎安慰道:“崽啊,不担心哈,你又可以去读书了。”
小小年纪就历经跌宕起伏的周大郎平静地点头,然后跑去跟周二郎继续玩藏棍子的游戏了。
苏妧想把本本拿出去晒晒,被周青松拦住了:“还是我去吧。”你去我不放心。
周青松悄悄在心里加了一句。
苏妧:……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你就是不放心我。
目睹全过程的周二郎同情地看了他哥一眼,“哥,你说咱真的是爹娘亲生的吗?”
“二郎别胡说,咱跟三郎肯定是爹娘的孩子。”周大郎道。
“好吧,还好咱俩都不像娘,不然爹得愁白了头,你说姥姥跟姥爷以前是怎么带娘的……”周二郎感叹道,至于三郎,年纪还小,不知道靠不靠谱。
“周二郎,你又在说什么坏话呢?我听得见!”苏妧怒目瞪着周二郎。
“娘,你没说你坏话,我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你不但忘记给我们三个上户口,还差点把家谱给弄坏了。
放心,谁让你是我们亲娘呢,我们不会怪你的。”周二郎苦口婆心道。
苏妧:……这无力反驳的事实……
中午吃完午饭,苏妧把几个孩子扔到老周家就跟周青松去了村长家。
村长见了他们拎着东西来觉得挺意外的。
细问之后才知道他们是为了给几个孩子上户,让他出一个公证书。
村长想了想,确实没有给周大郎他们兄弟几个出公证书,心道这夫妻两个都是心大的。
不过他识趣地没有多问,于是很爽快地写了五张公证书,其中一张是分家的公证书,签了名盖了手指模。
才问道,“周起就是周乞儿吧?这真是个不错的名字,你们要收他做养子?”
对于周起以前的遭遇,村长也是同情的,也接济过几次,是个挺好的孩子,就是没有投生到好人家。
家里的亲戚个个都是吸血的水蛭,把他爹娘的遗产骗光后把他也赶了出来。
作为村长,他也想给他讨个公道,但是他们家的亲戚着实不要脸,油盐不进,非要说他把自己的孩子克着了,那些财产算是医药费。
幸好这孩子的运道不算差,遇到了周青松夫妇二人,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是啊,我们跟小起这孩子投缘。相处了这么久,我们都喜欢这个孩子,索性收做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