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飞来寺,溥仪书信
一波三折,九龙宝剑的真容久久不露,身心疲惫的吴三岁回到老家佛子镇。
星寒露宿,佛子镇背后的正乙山如同一个能吞云吐雾的老神仙,它常年烟雾缭绕,如瑶池圣境。吴三岁收拾行李准备进山,去看望在山中修行的二叔。
山中有一座千年古刹,名曰“飞来寺”,始建于隋朝,供奉着唐僧的真身舍利子。飞来寺沿着正乙山蜿蜒的山势拾级而建。
沿途古松倒卧,密林深处日影斑驳,枝叶婆娑。小溪蜿蜒曲折,如卧龙一样。松涛低鸣,如千军万马纵横捭阖。
一路疾行,吴三岁来到幽静的古寺。山门山几株千年的桃花正在怒放,桃花随风而逝,散落在青石古道上。山门对联“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寺云封”,诗意油然而生。
飞来寺建筑高低错落有致,殿堂屋宇呼应配合。全寺由子孙殿、关圣殿、海潮殿、两厢、两耳、四配殿组成。寺内的安排具有三教合一的特点。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飞来寺的建筑主体——海潮殿的建筑雕刻艺术。大殿为单檐悬山顶,七檀抬梁式结构,通面阔三间,整座大梁,梁架规整,为较大园木构成,檐头朴实疏朗,檐柱立于一巨大须弥座柱础上,座束腰处镌刻有人物、花卉及其它纹饰的浮雕图案。檐下木雕柔丽,清幽别致,殿前格扇齐备,棂花纹样精巧,雕工纯熟洗炼。
进入大殿内,让人目不暇接。正殿依照山势凿成平面,借助山体形成一壁,至今仍然坚固壮观。匠人在山石上凿出海潮大殿的雕刻主体——海潮龙王送女出嫁图。画面左边塑有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右边塑有《西游记》人物故事,无不精妙绝伦、逼真入神。
该寺的建造及命名,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建寺时选址原定在现址两公里以外的地方,全部用料已经备齐,就在破土动工的头天晚上,柱梁等主要建筑材料不翼而飞,住持和尚派人寻踪追迹。找到现址时,发现柱梁已按规格竖好,且无大殿的后梁后柱,人们以为这是神意,于是遵照神意把寺建成于现址,并因柱梁飞来自立,命为“飞来寺”。
相传那根飞来柱是如来佛祖授意立好的,飞来柱中隐藏着佛祖的一个锦囊,以助佛教弟子落难时可以全身而退。
吴三岁站在正乙山巅远看飞来寺,确有欲飞之势。山峦叠宕,森林茂密,云雾缭绕之中显现的古寺,有斩云断雾之姿,更有凝而不变之影,真是悬崖陡处辟仙台,琼楼玉宇屹正乙。
穿过歪歪斜斜的羊肠小道,一个留着雪白胡须的老者在山门前扫花,一袭黄色僧袍及地。吴三岁热情洋溢的迎过去口中呼喊着:“二叔,好久不见,身体可好?”
老者捋了捋雪白长胡,对着微微一笑,把他迎进寺中。二叔曾是民国金陵大学国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被发配到旅顺战犯管理所当了一名看守员,十年文化大动荡中遁入空门,从此不问人间俗事。
雨夜梧桐叶落缤纷,吴三岁支起窗子,静看风雨中的花朵随意飘摇。忽然有人开门,微风吹灭蜡烛,吴三岁再次点起蜡烛,二叔仁慈的面孔正看着他。
二叔看他心事重重,于是雨夜来访。吴三岁把这一年来发生的事情给二叔说了一遍,二叔诧异的看着他,沉思了许久,告诉吴三岁或许他知道九龙宝剑的下落。
二叔在旅顺战犯管理所期间,曾负责末代皇帝溥仪的看护任务,溥仪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二叔经常帮溥仪打点杂,在溥仪被特赦出狱后把他的一箱个人私信给了二叔。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八日,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伪满洲国,伪满政权覆灭。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后准备前往日本,与日本关东军的将兵们于奉天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抓获。
在苏联被监禁五年。在软禁五年期间曾有一次去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日本统治者在中国的罪行做证明。八月十九日,溥仪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准备前往日本时,为苏联红军空降逮捕,留在通辽至八月二十日。八月二十一日,溥仪被一架双引擎杜格拉斯载到苏联赤塔一号军用机场,被囚于莫洛可夫卡三十号特别监狱直到十一月初。后被拘押在伯力四十五号特别监狱直至民国三十五年春。
二叔记得那箱溥仪书信里有一封信是关于九龙宝剑的,吴三岁问起那批溥仪书信的下落。二叔沉思了许久说:“十年文化革命那会为了保全这批溥仪书信,就把它们埋在祖屋里了!”过去了太多的岁月,二叔早已想不起埋藏溥仪书信的确切地址。
忽然之间又有了希望,第二天烟雨朦胧。吴三岁辞别了二叔,急匆匆的赶回吴氏祖屋。
在竹林深处,坐落着一座徽式建筑的破旧老屋。沧海桑田之间,吴三岁踩着随风坠落的竹叶,推开已经尘封了多年的祖屋。
昔日的雕梁画栋早已被岁月吞噬去了它的五彩斑斓,几只蜘蛛在屋檐下忙碌着织网。
吴三岁查看了所有可能藏宝的地方,都没有踪迹可寻。
风雨忽然间降临,吴三岁被大雨淋湿,他急忙躲进漏雨的大堂。吴三岁支起火堆,看着门外的瓢泼大雨,很是揪心。
忽然听见一声巨响,吴三岁看见厢房里的墙壁已经完全坍塌。坍塌的墙壁后面露出一个黑黝黝的暗道,吴三岁顺着暗道里长满了苔藓的石阶,小心翼翼的走下去。
到了暗道的尽头,吴三岁面前挂着一幅始祖的画像。在阴森的暗道里吴三岁心中心凉了一截,在始祖画像的下面放着一个紫檀木柜,吴三岁开始翻箱倒柜。
终于在紫檀木柜的底层发现了用黄绸包裹了几层的溥仪书信。吴三岁借着外面传来的微光,仔细研读起来,在溥仪写给冈村宁次的书信里有这样的描述,九龙宝剑已经被蒋委员长埋进了中山先生的中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