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南山国王妃眼睛里的怨毒让人联想到毒蛇的信子,一缕鲜血从她的嘴角渗出,和娇艳的红唇相应成辉,分外妖异。【百度搜索Www..Com会员登入无弹窗广告】
郭绍盯着她的眼睛,手上用劲,将刺进她肚子里的横刀绞了一转,他仿佛听见了肠子断裂的声响。
王妃那张曾经倾国倾城的脸白得像纸,已经扭曲得可怕,她的牙关咬的“嘎嘎”直响,瞳孔渐渐放大,慢慢失去了光彩。
“郭校尉!你在干什么,谁让你杀她的?!”
怒吼的人是郭绍的堂兄、安南大都府都尉郭鹏,他伸出一只手,仿佛想要阻止郭绍,但是已经晚了。
王妃瞪着双眼,软软地歪倒在血泊中。郭绍怔怔地看她死不瞑目的眼睛,咀嚼着那句话: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不,已经结束了!大乾皇朝垂拱十一年六月的今天,皇朝和南山国之间的战争已经结束了!王师消灭了他们所有的正规军,攻陷了他们的要塞、首都、王宫。现在他们的国君正跪在征服者的脚下,双手举着玉玺战战兢兢。
甚至连这个艳名远播的王妃,也香消玉碎,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唉,我就不该让你打前锋……”堂兄盯着王妃那半露的丰满酥|胸,愤愤地说道,“你对外面那些太监可以手下留情,进来却把王妃一刀捅|死,你他|妈|的和女人有仇么?”
郭绍脸色苍白,他有暗疾,有时会发作哮喘。【百度搜索Www..Com会员登入无弹窗广告】
这时他突然觉得胸闷、窒息,有发病的迹象,便急忙深吸了一口气,稳住气息。过了片刻,他才缓缓地说道:“我们进来后,国王手捧玉玺跪于殿中,恭敬之至;而这个王妃却端坐于案前,毫无悔疚之心。而且,她服青底金丝、冠上有垂旒,是为逾制,对我皇帝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死罪难赦……故我杀之。”
“神经病!”堂兄没好气地骂了一句,然后随手从跪在地上的国王手里拿起玉玺和降书,揣入怀里,“兄弟们到后边看看,南蛮国王不可能就这一个王妃。”
旁边一个络腮胡子将领笑道:“我倒觉得郭校尉反是帮了这艳后一个忙,不然落到大鸟哥手里,恐怕死得更惨呢。”
众军听罢顿时一阵哄笑。
军中相熟的将领都叫郭鹏的外号“大鸟哥”,因为鹏字本身就是大鸟的意思……不过在某些场合,女人们也会惊叹:大鸟哥真当得起这个称号啊!
他二十四五岁,身材高大健壮,面部线条刚毅流畅、棱角分明,在亮光甲衬托下更显英武;相比之下,郭绍的身材就瘦弱一些,且脸上没什么血色。
两人都是关中世家大族郭家的后代,郭鹏的身世最是显赫,他的母亲是河阳公主,本人也萌封关中县侯;而郭绍的身世就平凡了,他从来都活在堂兄的光辉之下,不过总算是世家大族出身,不然他才十**岁不可能做到校尉。
……
景初三年末魏明帝病危之际,手握曹魏军事大权的司马懿与操纵曹魏中枢机要的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为“内主”,迫使明帝于“气绝”之际废黜宗室顾命集团,并确立了他与曹爽共同辅政的格局,这是世族朝臣对曹魏皇权的第一次挑战,对此,笔者已有专文考论。〔1〕因此,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的格局是当时统治阶级上层不同利益集团斗争的产物,这便注定了二人必然会进行残酷的斗争。据载,经过10年的明争暗斗,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以垂死之躯奋力一击,一举诛灭曹爽及其政治集团。这件事发生在嘉平元年(249)初,此后司马氏父子便完全控制了政权,因此,历代论者多认为“魏之亡,始自曹爽之诛”(王鸣盛语)。有鉴于此,兹就曹爽与司马懿之争的真相略加考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正始初期曹爽与司马懿的表面合作
正始元年(239)正月,魏明帝死,齐王芳继位,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不过,依照惯例,两人虽为同辅,但必有主次之分,据《三国志?曹爽传》载:“(明)帝寝疾,乃引爽入卧内,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太尉司马懿并受遗诏辅少主。”陈寿在此虽没有明言二人之主次,但从曹爽之职衔看,他实际上是魏明帝任命的首辅,执行最高的军政大权,而司马懿仅以太尉的虚衔为次辅。魏明帝这样安排,其目的在于巩固曹魏政权,制约世族势力。但各类教科书和大多数断代史或通史著作都以为正始之初曹爽便与司马懿发生了冲突,,最主要的依据是《三国志?曹爽传》的记载:“丁谧画策,使爽白天子,发诏转宣王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通鉴》也照抄这一记载,以为曹爽由此架空了司马懿。其实爽为首辅,尚书所奏,自然“先来由己”,无须通过尊懿为太傅而排挤之,这是晋人修史有意给曹爽罗织罪名,清人王懋便指出“此特晋人之辞耳”〔2〕
曹爽,字伯昭,曹真之子。由于曹魏限制宗室参政,故爽与诸多宗室子弟一样,无军功治绩可言,有“庸才凡品”之称。但他与明帝有私谊,明帝为太子时,对爽“甚亲爱之”〔3〕。明帝继位后,以爽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武卫将军,“宠待有殊”,并得预辅政之列。因此,爽虽为首辅,但社会声望却不高。而司马懿自魏文帝以来身历要职,声名卓著,成为士大夫阶层公认的领袖,称之为“朝廷之望”。
相较之下,曹爽不免自惭形秽。他为首辅,位居懿上,朝臣不满。为笼络人心,曹爽辅政后首先为司马懿晋级,据《晋书?宣帝纪》:正始初,懿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至于进位太傅,也是为了安抚司马懿,爽命其弟羲上表云:“先帝
曹爽,字伯昭,曹真之子。由于曹魏限制宗室参政,故爽与诸多宗室子弟一样,无军功治绩可言,有“庸才凡品”之称。但他与明帝有私谊,明帝为太子时,对爽“甚亲爱之”〔3〕。明帝继位后,以爽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武卫将军,“宠待有殊”,并得预辅政之列。因此,爽虽为首辅,但社会声望却不高。而司马懿自魏文帝以来身历要职,声名卓著,成为士大夫阶层公认的领袖,称之为“朝廷之望”。
相较之下,曹爽不免自惭形秽。他为首辅,位居懿上,朝臣不满。为笼络人心,曹爽辅政后首先为司马懿晋级,据《晋书?宣帝纪》:正始初,懿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至于进位太傅,也是为了安抚司马懿,爽命其弟羲上表云:“先帝以臣肺腑遗绪,奖饬拔擢,典兵禁省,进无忠恪积累之行,退无羔羊自公之节
天可汗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