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皇后现在还不知道齐瑾对于这个和亲公主是什么态度,但是她现在也不担心。
毕竟还有二十天的路程,和亲公主才会来。
想到自己的兄长和父亲就要回家了,柳青瓷还是很高兴的。
因为高兴,等齐瑾傍晚到坤宁宫的时候,都还能感受到皇后的好心情。
最近皇帝到坤宁宫来的时间有点频繁,瑾妃已经不只是酸溜溜的说话了。有些时候瑾妃还是主动出击,比如说去南书房,乾元宫去堵人。
但是顺安的态度也强硬,再加上还有侍卫守着,瑾妃几乎没有几次是成功的。
之前齐瑾就已经让顺安到坤宁宫打招呼,所以今天晚上是帝后一起用膳。
今天晚上的菜很多都是按照齐瑾喜欢的口味准备的,芙蓉鸡,虾酱蒸排骨,梅菜扣肉,奶汤蒲菜,最后一道酸汤羊肉锅。
这是一餐简单的饭菜,两个人吃完全合适了。
因为以前在王府的时候,柳青瓷也是这样安排两个人的饭菜,齐瑾早就习惯了。也赞同这种不浪费的做法,所以并没有什么异议。
反而是柳青瓷,对于齐瑾的这种接受的态度还有点不习惯。
“陛下会不会觉得不习惯呢?”伺候好丈夫是应该的,柳青瓷没觉得时刻挂心齐瑾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齐瑾对她尊重,给了她皇后的体面,对于柳家也照顾。同样的,她这个当妻子的照顾丈夫没有什么不好的。
柳青瓷也决定了,要是齐瑾不喜欢这种方式下一次她就改。
“很好,这样反而节俭。柳家不就是这样子么。”
柳青瓷没想到在这个时候,齐瑾还能提到柳家。她觉得看来自己的哥哥和丈夫的关系是真的不错。
等吃完饭,柳青瓷还记得齐瑾之前说过的话。
况且齐瑾自从回宫,再加上在南书房两个人之间改善关系之后,齐瑾虽然不是每个晚上都在坤宁宫休息。
但是至少每天两个人都会见面,有些时候是中午的时候,柳青瓷会在坤宁宫看见过来跟她一起吃午膳的皇帝。
有些时候是晚上,齐瑾会带着一些没有批改完的奏折到坤宁宫,两个人一起吃了晚膳之后,她看书齐瑾改奏折。
当然了有些时候她会被齐瑾派人请到南书房,或者是乾元宫,中午吃午膳。下午也是一样的,她或者处理后宫的事情,或者是安静的看书。
当然了如果是晚上,她可能会留在南书房或者是乾元宫。
对此,后宫之中除了瑾妃一个人对此很不满意之外。像是良妃,只在乎的是天下第一锅究竟赚了多少钱。
而别的像是班婕妤这些,对此也不在乎。
至于太后,当然是巴不得儿子和儿媳的感情更好才是。她更希望儿媳能够早一点生皇孙,让她看看皇孙。
后宫之中只有瑾妃一个人不高兴,这个声音是微弱的,所以以至于最开始的时候柳青瓷还不耐烦。
但是总是被这样吵着,闹着之后柳青瓷自己都习惯了。
而现在,明明时间不长。但是柳青瓷却有一种,两个人就这样已经走过了半生的错觉。
而且,柳青瓷想到了当年在通州的往事。
当年的他们,两个人之间相处也是这样的平淡但是温馨,柳青瓷想到这个眉眼又柔和一点。
在烛火下,柳青瓷本来稍微有点凌厉的眉角也软了三分,一双眼睛本来就传神现在更加传情。
两个人之间一种温情在散开,在酝酿。
柳青瓷觉得这个时候,如果说点话题应该不是坏事儿。
但是齐瑾却根本就不是这样子想到,齐瑾看来饱暖就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跟爱人做可爱的事情。
“陛下,妾身一直都听哥哥说您与他是同门师兄弟,感情也是不错的。可是,妾身为何从来没有在柳家看见过陛下呢。”
这是柳青瓷一直很疑惑的地方,柳家虽是国公府但是柳家和勋贵之家还是有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柳家其实没有那么多讲究。
如果是柳成安的好兄弟,一起和柳家人吃几顿饭也是没问题的。
可是,柳青瓷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结婚前见过齐瑾的记忆。
齐瑾没想到娘子,这个时候居然开始想要了解自己。
但是他不敢说实话,齐瑾心虚。
自从十四岁那年从湖水之中爬起来,然后又高烧三天之后。齐瑾就想明白了,自己要想跟柳青瓷一辈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抢皇位。
齐瑾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得到了母亲的支持之后齐瑾就不在藏拙。
德宗皇帝的原配皇后没有生孩子,嫁给德宗皇帝十三年后驾崩了。所以德宗皇帝没有嫡子,但是他也是有宠爱的儿子的。
齐瑾这个七皇子就是德宗皇帝宠爱的儿子,德宗皇帝是希望这个儿子继承皇位的。但是以前齐瑾对这方面没兴趣,德宗觉得还是以儿子的意愿为主。
所以德宗没有强求,自从齐瑾没有藏拙之后,的时候又太傅夸奖。学武的时候还跟柳青瓷的哥哥,未来的大舅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然了,在为了自己和柳青瓷的未来奋斗的时候,齐瑾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最大的威胁就是齐章。所以在柳家柳青瓷身边,齐瑾都派人时刻的。
同时因为不放心齐章,所以齐瑾还在齐章身边安排了好多人,有些人被齐章察觉了然后成了废子,但是依然还是有人成功了。
在齐瑾十六岁的时候,他和柳成安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其实在他十五岁的时候,他已经随着柳成安去过柳家好多次。但是柳家虽然跟勋贵不同,对于规矩不是刻板的。但是要想见到柳青瓷,也是不容易。
但齐瑾在柳青瓷不知情的情况下,还是见到过几次柳青瓷的。
“其实,青瓷你和我是见过的。”
那是九月份的时候,柳成安因为要成婚了,就请了齐瑾这个好兄弟到柳家庆祝。正好柳家的花园凉亭与柳青瓷出嫁前的闺阁非常近。
“当时,我再凉亭那边看见你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