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1 / 1)

《易经》概述

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无可否认的,《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易经》与三《易》

通常我们提到《易经》,就很自然地知道是指《周易》这本书。因为中国文化,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以及编写鲁国史书《春秋》以后,冠以《周易》一书,统称六经(后因《乐》丢失所剩书籍即:《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易经》成为六经之首。经是天地的大准则,也是人生的大通道。称《周易》等书为六经,便是说明经过孔子所整理过的这六部书,它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之际”所有学问的大原理、大法则。

自秦、汉以后,研究易学的,对于《易经》一书命名的内涵问题,就有“三易”之说的异同出现了。

第一:属于秦、汉以后正统儒家学派的理论,根据《易纬乾凿度》这本书的观念,认为“易”的内涵,包括三个意义:

(一)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

(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

第二:属于秦、汉以后儒、道两家学者通用的观念,根据《周礼·大卜篇》对于“三易”的涵义,是指上古以来直到周代初期之间的《易经》学术思想,约分为三个系统:(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据说伏羲时代的易学是《连山易》,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便以现在留传的《周易》为宝典,首先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

但东汉的大儒郑玄,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故《连山易》又称《夏易》),殷代的易学是《归藏》(又称《殷易》)。当然,周代的易学便是《周易》了。

又另有一说:认为上古的神农氏世系名“连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谓“连山”,便是“列山”的音别。黄帝的世系又名“归藏氏”。《连山易》相传为宓戏所作;《归藏易》相传为轩辕黄帝所作。

因此两说,又有异同的问题存在其间。如果认为夏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连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归藏易》,到了周代,经过文王的整理,才构成《周易》体系的易学,那么关于这两个分岐的意见,也就没有太大的出入了。

但以考据学者的观点来看《易纬乾凿度》和《周礼·大卜篇》这两种文献资料,应该都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历来考据学家们认为《易纬乾凿度》等书,纯出汉末或魏、晋人的伪作,假托是上古的传承。这种观念,并非完全无理,也的确值得研究、考虑。

可是两汉以后的学者,硬性舍弃《周礼·大卜篇》的观念而不采信,偏要采用更有问题的《易纬乾凿度》之说,认为“简易、变易、不易”为天经地义的易学内涵,这便是后世以儒理说《易》的根据。那是不顾考据,只取所谓“三易”原理的内义,用之说明易学的大要而已。

此外,关于《连山》、《归藏》、《周易》的三易之说,在汉魏以后道家的学术思想中,便又发生了两种观念。

(一)认为《连山》、《归藏》这两个系统的易学,早已失传。

(二)认为汉、魏以后的象、数易学,便是《连山》、《归藏》的遗留,颇为合理。而且《连山》、《归藏》易学的精义,确已成为秦、汉以后道家学术思想的主干。如十二辟卦之说,便是以《归藏》的坤卦为主。卦气起中孚说,便是以艮卦的半象为用。

易名的定义

后世有人从《易经》内容所举例的动物,如龙啊、马啊、象啊、彖啊、鹿啊等等着眼,并且采用《系辞传》所说,我们的老祖宗伏羲开始画卦时有“远取诸物”的说明,认为原始的“易”字,便是取其象形飞鸟的观念。不过,此说并未引起重视。

到了近代,有人认为‘易便是蜥蜴的简化。蜥蜴这种生物,它的本身颜色随时随地变化多端,当它依附在某种物体时,它的颜色,便会变成某种物体的色相相同。《易经》是说明天地间事物的必然变化之理,所以便取蜥蜴作象征,犹如经书中的龙、象等一样。但总不能叫它是蜴经,因此便起名为“易”。主张此说的,以日本的学者中最为强调。这等于在第二次大战前,说“尧”是香炉,“舜”为蜡烛台,“禹”是爬虫,同样的都含有轻薄的恶意诬蔑,不值得有识者的一笑,不足道也。

那么,《易经》的“易”字,究竟是什么意义呢?根据道家易学者的传统,经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所标出,认为“日月之谓易”的定义,最为合理。“易”字,因此更足以证明道家传统和魏伯阳之说“日月之谓易”的定义之准确性。目前《易经》的学术思想,在西方欧、美各国逐渐加大流行,我们自己对国家民族祖先文化准确的定名和解释绝对不能跟着人云亦云,含糊混淆,自损文化道统的尊严。

《易经》的作者

“易更三圣”,这是秦、汉以后的作者,对于上古形成易学传统者公认的定说,也是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学者必须先得了解的问题。

秦、汉以后,儒家学者的共同认定,开始画八卦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绎八卦的,当然是周文王;发扬易学精义的,便是孔子。因此说“易更三圣”,就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独生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为什么三圣之中却不提到周公呢?据汉儒的解适应症,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关于这个问题,如此结案,是否公允而有理,还是很难认定。

开始画卦的,当然是伏羲,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经过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发扬以后,硬要赖掉周公在文体学术上的功劳,恐怕孔子梦对周公时,于心难安。同时,又轻易地溜掉“更三圣”的这个“更”字,也不应该。古文更字又有曾经的意思,所谓“易更三圣”才,是指易学经过三位圣人学者的整理,才得发扬光大。

由伏羲画八卦开始,到了商、周之际,再经过文王、周公、孔子三圣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的系统。因此,可知“易更三圣”一语,严格的说,应该是对《周易》一书而言。如果说对所有易学系统来说,硬拉下伏羲来凑合三圣,似乎有点牵强。连带这个问题而来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复演绎为六十四卦的问题了。

伏羲画卦,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由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却有四种说法:(一)认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二)有的认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绎。(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四)认为重复演卦的人是夏禹。主张第一说的,以王弼(辅嗣)等为最有力,主张第二说的是司马迁等,主张第三说的是郑玄等,主张第四说的是孙盛等。

要把这四种说法加汉考据确定,实在不容易,而且几乎是绝不可能的事。至于认定重复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从“文王演易”这个“演”字,不能硬说就是演绎六十四卦的涵义,只能说是对《周易》一书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书中对卦爻辞的演义而言,这是无可否认的,都是文王的杰作,至于伏羲画出的卦象,它的原来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为什么《连山易》的排列以艮卦为首,《归藏易》的排列为什么以坤卦为首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辅嗣的主张,认为重复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创作,这是最为有理的。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

研究易学,都须知道有汉儒郑玄所提出的《十翼》之说,“翼”,当然是羽翼的意思。《周易》一书的内容,有十种论著,都是辅翼易学,发扬而光大之的主要著作。这便是:①上经的彖辞。②下经的彖辞。③上经的象辞。④下经的象辞。⑤《系辞上传》。⑥《系辞下传》。⑦《文言》。⑧《说卦传》。⑨《序卦传》。⑩《杂卦传》。这是郑氏对于《周易》内容所作的分类范围,凡欲研究易学者,应当先加了解。

至于有关《十翼》的作者问题,大致说来,又有三种异同的见解。

一般的认定,《十翼》都出于孔子的手笔。这是传统的观念,完全属于尊孔的意识所出发。

其次,认为文王作卦辞,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象辞也是周公的著作,并且根据《左传》中“韩宣子适鲁,见易象”说:“吾乃知周公之德”的话,更为有力的佐证。汉末的学者马融、陆绩等,都同意主张此说。

事实上,象辞与彖辞对卦象的论断,有许多地方,彼此互有出入,实在难以确认同是一人的观点。复次,除了象辞、彖辞以外,关于《系传》以及《序卦》、《说卦》等篇,不但它的文词、思想,处处有先后异同的论调,严格说来,绝对不能认为都是孔子的手笔。其中有许多观念,可能都是孔子以后后人的著作。或者可以说是孔门弟子们的著作,统统归并于夫子的名下,那也是古代著述中常有的事。

易学的传承及其他

在中国文化的领域中,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

但自诏、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等于我们现在读的《大学》一书,那是经过宋儒的安排,并非原本的《大学》的次序。现在对于研究《周易》来计,这点应当注意及之。

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周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此其一。

又,孔子殁,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夫太准确的资料。唯所世留传有《子夏易传》一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此其二。

西汉的易学: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梁)丁宽、(齐)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

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杨何,字元敬。无敬传京房。房传梁丘贺。贺传子临。临传王骏、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彭宣。

以上都是著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

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孟喜。喜再传焦赣,字延寿。著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

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便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

其中以荀爽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友谊赛,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

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

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脚跟而转,愈来愈加没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来别走一途,专从老、庄玄学的思想而说《易》了。最为遗憾的,后世的易学,大体上又一直跟着王辅嗣的脚跟在转,不能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直迭羲皇之室。

两派十宗及其他

由秦、汉以后直到现在,大致综合易学发展的系统,我过去曾胪列它为两派六宗。

所谓两派:(一)即是以象数为主的汉易,经唐、宋以后,其间贯通今古的大家,应当以宋代邵康节的易学为其翘楚。又别称为道家易学系统的,这便是道家易学的一派。(二)宋儒崛起,间接受到王辅嗣等《易》注的影响,专主以儒理来说《易》的,这便是儒家易学的一派。所谓六宗:(一)占卜。(二)灾祥。(三)谶纬。(四)老庄。(五)儒理。(六)史事。“占卜”、“灾祥”、“谶纬”等三宗易学,其实都是不脱象数的范围。以“老庄”来说《易》的,开始于魏以后的道教,套用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的观念,彼此挹注,杂相运用《易》与“老庄”的道理。“儒理”说《易》,大盛于南北宋时期,如司马光的《潜虚》,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程颐的《易传》,以至于朱熹的《易本义》等,大抵都属于这一范围。史事一系,也由宋儒开始,如杨万里的易学,便偏重于这一观点。

事实上我以前所提出的六宗之说,还不能尽概两千馀年易学关连的内容。如果加上由象数易学的发展,包括术前的杂易等,应该可归纳为十宗,除了以上所说的六宗以外,另有四宗,便是:(七)医药。(八)丹道。(九)堪舆。(十)星相。

至于明末清初,佛教中的大师,如益和沿所著的《周易禅解》、道盛和尚的《金刚大易衍义》等,都从唐末曹洞宗的爻象思想所开发,虽别有会心之处,但究竟不能列入易学的正宗。但上述四宗所涉及的易学,都以象数为主,比较偏向于固有的科学性质,素来不为寻章摘句,循行数墨的学者所能接受,因此在过去的学术专制时代中便被打入江湖术士的方伎之流,无法有所增益与发明,颇为可惜。

事实上,《易经》学术思想的根源,如果离开象数,只是偏重儒理,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未免是很大的损失。古人所谓“象外无词”,也便是这个意思。如果潜心研究象数的易学,配合科学思想的方法,相信必有更新的发现,很可能会替中国文化的前途,开发更大的光芒。古人虽然也有这种企图,但始终不敢脱离前人的窠臼。例如焦延寿的《易林》,京房的《易传》,南宋以后邵康节的《皇极经世》,以及假托邵康节所著的《河洛理数》,明代术数家们所著的《太乙数统宗》等易书,虽然对于易数易学别有心得,完全不采用《周易》的原意,大胆地创造卦爻辞例,便仍困于灾祥休咎的观念,演唱会作人事吉凶的判断,并未扩充到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串通万物之情的境界。

清代的儒者,研究易学的风气颇盛,如王船山、惠栋、江永、焦循等,都有专著,唯仍多依违于汉,宋儒易的范围,为清代的经学生色不少,如近人杭辛斋、沿秉和颇得数的效用,亦自成家。

易学的精神

唐、宋以后的易学研究,应该说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说。这个新的“三易”观念,也是说明秦、汉以后以至现代的易学内涵“理、象、数”的三个要点。如果用现代的观念来说,“理”便是类似于哲学思想的范围,它是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数”是由现象界中形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由引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与后果。反之,也可由数理的归纳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

再来综合这三种内涵的意义,便可知“《易》理”之学,是属于哲学性的。“象”、“数”之学,是属于科学性的。总而言之,完整的易学,它必须要由“象”、“数”科学的基础而到达哲学的最高境界。它并非属于纯粹的思想哲学,只凭心、意识的思惟观念,便来类比推断一切事物的。

宇宙万象,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综罗易学“理、象、数”的明辩。《礼记·五经解》中,提到易学的宗旨,便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所谓“洁静”的内涵,同时具有科学性周密明辩的作用。但在明辩理性之间,倘使不从沉潜静定的涵养而进入易学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锋,便会流入歧途,自落魔障。故《经解》中,又说到易学的偏失,很可能会“使人也贼”。

从“理、象、数”的精华来看易学,由乾、坤两卦开始,错综重叠,旁通漫衍,初从八卦而演变为六十四卦。循此再加演绎,层层推广,便多至无数,大至无穷,尽“精微”之至。

如果归纳卦爻内在的交互作用,便可了解六十四卦的内容,只有专长、坤、复、睽、家人、归妹、渐、姤、、解、蹇、颐、大过、未济、既济等十六卦象,在六十四卦的内在交互中这十六卦象,每卦都出现四次。

再由此十六卦而求其内在交互的作用,便只有乾、坤、既、济、未济四卦,每卦各出现十六次。

复由此类推,就可了知在此天地之间,除了乾、坤、坎、离代表阴阳的无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特理或人事,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它的吉凶观念价值的构成,唯有“既济、未济”两个对待的现象而已。

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了解一昼未分以前,阴阳未动之初的至善真如之境界,可以完全体认大《易》“洁静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圜的妙用了。

【附】六十四卦简析

乾(乾上.乾下)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坤﹝坤上.坤下﹞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屯﹝坎上.震下﹞.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蒙﹝艮上.坎下﹞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需﹝坎上.乾下﹞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讼﹝乾上.坎下﹞.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师﹝坤上.坎下﹞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比﹝坎上.坤下﹞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小畜﹝巽上.乾下﹞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履﹝乾上.兑下﹞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正中.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泰﹝坤上.乾下﹞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否﹝乾上.坤下﹞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同人﹝乾上.离下﹞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大有﹝离上.乾下﹞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谦﹝坤上.艮下﹞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豫﹝震上.坤下﹞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随﹝兑上.震下﹞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蛊﹝艮上.巽下﹞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临﹝坤上.兑下﹞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观﹝巽上.坤下﹞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噬嗑﹝离上.震下﹞亨.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徕法.

贲﹝艮上.离下﹞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剥﹝艮上.坤下﹞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复﹝坤上.震下﹞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无妄﹝乾上.震下﹞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大畜﹝艮上.乾下﹞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颐﹝艮上.震下﹞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大过﹝兑上.巽下﹞栋挠.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挠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坎﹝坎上.坎下﹞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离﹝离上.离下﹞利贞.亨.畜牝牛.吉.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咸﹝兑上.艮下﹞亨.利贞.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遯﹝乾上.艮下﹞亨.小利贞.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遯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大壮﹝震上.乾下﹞利贞.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晋﹝离上.坤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夷﹝坤上.离下﹞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家人﹝巽上.离下﹞利女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睽﹝离上.兑下﹞小事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蹇﹝坎上.艮下﹞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解﹝震上.坎下﹞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损﹝艮上.兑下﹞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益﹝巽上.震下﹞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夬﹝兑上.乾下﹞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姤﹝乾上.巽下﹞女壮.勿用取女.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萃﹝兑上.坤下﹞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升﹝坤上.巽下﹞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困﹝兑上.坎下﹞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刚揜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享.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井﹝坎上.巽下﹞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革﹝兑上.离下﹞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鼎﹝离上.巽下﹞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震﹝震上.震下﹞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艮﹝艮上.艮下﹞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以.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渐﹝巽上.艮下﹞女归吉.利贞.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归妹﹝震上.兑下﹞征凶无攸利.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丰﹝震上.离下﹞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旅﹝离上.艮下﹞小亨.旅贞吉.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巽﹝巽上.巽下﹞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兑﹝兑上.兑下﹞亨.利贞.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涣﹝巽上.坎下﹞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节﹝坎上.兑下﹞亨.苦节不可贞.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中孚﹝巽上.兑下﹞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小过﹝震上.艮下﹞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既济﹝坎上.离下﹞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未济﹝离上.坎下﹞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八卦符号解析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

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克(木)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七)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坎为水

火-离离为火

五行相生:金水木火土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八卦图解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5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变。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录为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教科书)。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无数的术数。--《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名称是:

乾(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

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坎(kǎ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

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离(lí)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

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

艮(gèn)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兑(duì)兑为泽卦像:上兑下兑八纯卦;

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口若悬河,善言喜说,高兴,沼泽地,洞穴,废穴,败壁破宅,坑洼地,纵横沟渠。测事如意悦心。口疾,气管疾病,肺疾,麻脸,肝胆疾症,股疼,血光灾,作手术。

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它又为以后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

易经趣闻:据说计算机的发明是和易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最新小说: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谍海偷天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八零好福妻 九零福运小俏媳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