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书屋 > 历史军事 > 被玩坏的大宋 > 第十二章修身

第十二章修身(1 / 1)

“你需记住,这里是张家!你既跟着婶娘来到张家,那么以后就是张家人!能决定你生死富贵的是我张家,和曹家再没有任何关系!”

“明白,明白!”

“来人,把曹利抬下去吧!”张俊平吩咐一声。

进来两个老家丁抬着曹利下去。

“大朗,妾身代曹利谢过大朗!”二夫人冲张俊平施了一礼。

张俊平饶了曹利的性命,这让二夫人心里更是踏实了许多。

“不敢,不敢!婶娘这是要折煞侄儿?”张俊平嘴上说着,连忙多开。

饶曹利一命,自然是看在二夫人的面子上。

二夫人上来一副不争不抢一切你做主的态度,让张俊平不得不给二夫人这个面子。

他相信,以后这曹利应该不敢再吃里扒外。

至于为什么饶了主犯曹利,却直接杀了从犯门房。

那是因为两个人的身份不一样,门房是从小养大的家仆,伙同曹利盗窃家里的钱,这是背叛。

而,曹利只能算是外人,谈不上背叛。

一个是外贼,一个内贼,内贼更可恨!

军人出身的张俊平,更痛恨来自身后的背叛!

送走二婶,张俊平坐在书房里,开始琢磨下一步该怎么走。张家的危机算是暂时过去了。

可是,过去了并不等于安枕无忧,张家依然是危机四伏。

林则徐曾经说过,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有财无才,就是招灾的祸首,这也是为什么说富不过三代。

子孙无才,就算是留下万贯家财,子孙也是守不住的,反而会因为这万贯家财而招灾。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张家令铎公的遗泽撑不了五世。

参加科举,就是张俊平第一步计划。

可是科举何其难?

尤其是这东京汴梁,竞争更是激烈,芸芸学子,去竞争那寥寥数十个参加省试的名额。

哪怕上一世,张俊平在图书馆,博览群书,也一样没有用。唯一有用的大概就是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上千年的见识,还有那过目不忘的天赋。

宋朝科举,不同于明清,没有院试,乡试,也不用考童生,秀才。

直接参加州试,过了就是举人的身份,不中则依然是白身,然后参加省试,也叫会试,过了就是进士身份,然后还要参加殿试。

殿试中不中,都不影响进士身份,中了进士就相当于有了官身,就能接受国家的供养,也就是国家就会给你发钱。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的举人并不是终身制的,并不是说,我这一科过了州试,没过会试,那么我就是举人。

不是那样,举人身份只这一届有用,你中不了进士,下一科还要继续参加州试,继续考举人。

之前张俊平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那属于应急处置,可以临机决断,正常情况下,张俊平还是喜欢,谋定而后动。

在朝堂上,辞官,对皇帝说要参加科举考试,并不是张俊平一时冲动的产物,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是融入这个时代最简单的办法。

过目不忘,就是张俊平的底气。

再加上前身十年苦读,通过州试的信心,张俊平还是有的。

张俊平坐在书房里,结合前身的记忆,以及自己脑海里的宋朝历史,分析着自己参加科举考试的利弊。

科举考试主要考经义,策论,诗赋。

其中策论是分开考的。

按照张俊平的理解,经义类似于后世的阅读理解题,对经史子集中的某一段文字进行评论。

论,这相当于命题议论文,根据考试要求,评论经史记载的某个典故或某一位历史人物。

策,则相当于后世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对某一时事,发表见解,以及如果是自己,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诗赋就是作诗作词了。

诗赋考试,到宋朝后期已经取消,只是现在,真宗皇帝时期,还没有取消。

不过,对于张俊平来说,诗赋是最简单的。

有道是,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满脑子唐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还用担心这个?

唯独是策论这一块,比较麻烦。

策论这东西,主观性太强了!哪怕你用华丽的词藻堆砌,如果核心观点不被主考官认可,也别想拿到高分。

所以,张俊平才会让张禄去寻找当朝高官的文章,拿来研读,了解他们的从政理念。

然后根据他们的思路,来练习撰写策论。策论,放到后世也可以说是作文,议论文。写作文唯一的捷径就是多读,多写。

作为后来人,一个也曾经参加过高考的大学生兵,一直都坚信,

考试是有窍门的,只要抓住窍门,加上一些苦工,考试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郎君!”

出去处理事情的张禄回来了,打断了张俊平的思路。

“禄伯回来了?事情处理的怎么样了?”

“回郎君,五家店铺我都通知到了,有三家店铺是咱们之前的老租客,他们都同意重新签订契约!

另外两家铺子的掌柜说要请示东家!根据我的了解,那两家铺子,是刘家自己经营的!”

“那正好!你再让人通知他们一声,就说,铺子不租给他们了,限期五天,让他们搬出去!”

“喏!我这就让人去通知他们!”张禄大声应道。

张俊平带着他们一番厮杀,杀破了刘美的胆子,也把张禄他们的心气杀了出来。

“教书的先生,还在寻找,有名望的教书先生,不好找,需要慢慢打听!

至于,郎君要的文章,我已经安排人,到那些大儒,还有朝中各位相公的府上去求购!”

“上门去求购?这样能行?”张俊平对这个时代,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郎君有所不知,其实各个大儒家门口都有不少人在哪求购诗词文章。

那些人也学子,但大多都是各家书坊派去的人!他们拿回去,整理成册,然后印刷贩卖!”张禄恭敬的回答道。

宋朝商业发达,印刷业也是极为发达,朝廷对书坊的限制也很少,今汴梁就有大大小小的书坊上百家。

最新小说: 佳偶天成 大唐之混世皇子 穿成反派早亡妻 回到三国当皇上 秦时之大秦护道者 大唐十二皇子李简 《明》 持久严射 大唐开局我爹要造反 重生之民国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