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国新闻代表团从北京出发,途经上海、仰光、卡拉奇、巴黎,于3月1日下午抵达纽约。
1973年3月1日下午4点半,由新华社社长朱穆之先生率领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乘坐的波音747飞机,终于是到达了美国的“大苹果”。
飞机在纽约上空盘旋时,时任《光明日报》编辑部负责人的张常海则从舷窗往下看,地上的一栋栋高楼,就像“西安的碑林一样”。
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闻界第一次正式访美。
来机场迎接他们的,有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华尔街日报》和道琼斯公司的负责人,以及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等人。
身穿从北京红都服装公司量身订制的崭新的深灰色中山装,领口紧系,线条笔挺,面容严肃。
美国媒体惊呼:“一大群刻板的‘毛式制服’来了。”
刚刚下飞机,他们便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中国热在美国蔓延的结果,便是这些人这个时候便也在美国受到了人们的好奇和喜爱。
刚下飞机没多久,十名由国务院指派的安保人员在第一时间便到位了。
国务院给他们的命令是“一级保卫”,即要保证代表团人员的“绝对安全”。
代表团成员每人身上都佩戴有一个小黄牌,上面有编号。张常海为第8号。
他这样认为:“美国人大概觉得中国人都长得一样,于是给我们配上编号,方便安保人员盯着。说是保护我们的安全,也是防止我们有其他行为。”
而在这个时候,这一行人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保镖,这个人和周围的其他安保人员相差很大,他们的装扮也几乎完全不一样。
这个人穿着一身黑西装、系着黑领带,里面是白衬衫。
他留着板寸头,而且脸上还戴着一副黑色的墨镜。
对方还提着一个手提箱,然后郑重其事的走了过来。
“你好。”
虽然这边都是中国人,但也有些人能够听得懂对方的话。
“你好,请问您是……?”朱穆之先生便走了过去。
“我的名字是詹姆斯斯科特,我来这里,是为了保障你们的安全,但是在之前,我们必须要签订一份合同。”
这几人面面相觑。
而这时候,美方便给他们解释了。
原来这个人并不是属于政府系统的,而是一名ib,而且对方也不是被美国国务院指派,而是被总统先生私人雇佣,才来到这边的。
而这时候,中方便有人惊讶了。
“是美国总统自己花钱给我们雇佣的保镖啊!”
朱先生也有些惊讶:“你们不是政府的人?”
“我来自保护伞公司。”对方这样回答着:“我是一名ib,我接受了雇佣,将保障你们的安全,但是在这之前,我需要和你们签订一份文件,律师就在那边。”
而这时候,中方有些不明所以,还有些人觉得这家伙实在是不够意思,因为就因为对方的关系,他们一行人在还被堵在这机场。
而这时候,美方也告知了他们,ib在被雇佣之前必须要签订一份文件的。如果他们选择拒绝,这个ib就会离开。
总不能这样僵持着吧?
朱先生这时候便立刻让人打电话回国请示,而自己则在这边周旋,也还好美方人员不至于让双方都尴尬,干脆就在旁边的餐厅定了一个位置,让他们到那边去坐坐。
自然,这家餐厅被“包场”了。
“怎么突然有个这个ib?”有人问道。
“这是总统先生突然下的决定,我们来不及通知你们。”有人这样说着。
这个斯科特一直坐着,倒也没出声,但是中方这边倒是挺好奇这个居然能够让旁边的美方成员也对他客客气气的ib。
“您好,斯科特先生,我可以问您一些问题么?”
在翻译的帮助下搞清楚了这份合约的内容之后,朱先生便开口了。
“请说。”
“这个……ib就是保镖吧?”
斯科特沉默的点点头:“是的,我是来自保护伞公司的保镖。”
而这时候,很多中方成员就犯嘀咕了,这个家伙看起来人高马大的样子,却不多一句嘴,也面无表情的,怎么和机器人有些像?
“您怎么还戴着墨镜?”朱先生问着。
“墨镜可以有效的阻碍闪光弹的突然袭击,我可以即时的将你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对于斯科特而言,这也是一次严峻的安保任务。
虽然有着国务院指派的人员,但是身为ib的斯科特始终觉得这些人不靠谱,在ib的眼中,反而是这些安保人员更像间谍,这些人反而是最需要提防的存在。
老实说,即便是ib,也没有试过保护这么多人,虽然尼克松给他的命令“保护所有人,但是最关键时候,保住领导者就好了”,可这样的命令,却是让眼前这个ib觉得有些不舒服,对方的说法就好像是在说自己不行一样。
“哦……”
幸好,这个时候国内的电话来了。
上面考虑到这是美国总统的私人情谊,并不好拒绝,所以这个合约签下来没有关系。
最后,双方才将这合约签订了下来。
只是谁都不知道,其实这事情的背后,有凯瑟琳的身影,而所谓的“自掏腰包”,那也是凯瑟琳自掏腰包。
而美国那边也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时候已经五点多了,他们干脆就在这餐厅吃了一餐,这才带着这些人离开。
等吃过了一次西式大餐之后,他们便坐上大巴,前往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住的曼哈顿的酒店。
此次接待,由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出面,但背后掌控的,是美国白宫和国务院。
代表团在美国的机票和酒店的费用由中国政府自己承担。因为美国报纸主编协会访华时,出于对媒体独立性的坚持,没有接受中国政府替他们承担费用的提议。
在房间安排时,中方为安全起见,要求两人住一间房。
在很多美国人看来,这个要求有些奇怪,因为在美国人看来,只有同性恋才会同住一间房。1971年美国记者随尼克松访华时,中方就是按照美方的习惯,安排他们一人住一间房的。
等到晚些时候,这些人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朱先生也是一样。
可正当他准备休息的时候,自己的房门却被敲响了。
而当他打开门,那名ib却站在了他的面前。
“请问斯科特先生有什么事情么?”朱先生也是外语系的,虽然交流起来一些专业词汇什么的并不明白,但是一般的交流却是无碍。
“我希望对你们的房间进行全面的检查,而且我有一些事情需要告诉你们。”
对方直接这样说着。
“啊……好,请进……”
朱先生觉得还是让对方先进来比较好。
自己这边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又不耍什么阴谋诡计,这并没有什么。
“好的。”
对方这时候进来,然后对着房间看了两眼,然后摸到了床头柜下面,接着,对方竟然从里面摸出了一个窃听器!
朱先生这下惊讶了!
“大概是国务院的那些人安装的。”斯科特这样解释。
然后他又看了看,到了窗台,又是摸出了一个窃听器。
“朱先生,您的房间已经安全了,接下来我需要交代您一些事情。”
对方这样说着。
“请说……”
朱先生的确有些惊讶,这是怎么了?
对方这时候列出了一张表格。
“这是我对安保人员的监视得到的结果,你们的这位张常海先生被对方重点注意,其次是您,我需要对您的行程进行一些安排,以确保你们受到的监视最少。”
因为《光明日报》从前的驻外记者都是国安部派出的,这些美国人发现队伍里有《光明日报》编辑部负责人,便以为张常海特务头子,对他特别照顾。
他们对中国代表团的每一个的身份来历都了如指掌,虽然他们是负责安保,但是却何尝不是在考虑这些人是不是都是情报人员呢……朱先生有些惊讶了:“你不是和他们一起的吗?为什么要这样帮我们?”
他真不理解了。
“因为我是ib。”斯科特这样说着。
对于ib来说,他需要的不是给国家弄情报什么的,而是保护雇佣者的安全,这是ib的第一要则,正因为这样,ib才被信任。
他们从来就是秘密的保护者,而不是相反。
即便是仇人,只要是自己的保护对象,他们也会义无反顾的替对方挡子弹。
这就是ib。
这就是最最精锐的保镖。
朱先生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他听出了对方说话时的那种自信、那种自豪。
“作为一名ib,我的首要目标是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和自由,我会用我的生命来守护你们,这在合约上都是说好的。”
“你就不怕和美国政府作对?”朱先生下意识就将对方当成了“自己人”。
“他们对我们的需求更大。”斯科特的这句话朱先生依然不了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