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冲站在慈宁宫门前。
身后跟着孙大海,客用,孙秀,并西厂太监,以及一众幼军,黑压压一片。
“恭请圣母移驾。”
周冲跪下,抬头高呼。
随后,“哗啦啦.....”,衣襟声连连,众人皆跪。
“恭请圣母移驾。”
慈宁宫内。
太监和宫女们神色慌张,面色发抖。
几位公主何时听过这等声势,吓得各自哭泣,身旁嬷嬷们都失了往日的严肃。
七岁的朱翊镠也不敢跑了,只紧紧的抓住李太后的手。
“要置我于何。”
李太后身体紧绷,强自镇定,喝问太监们。
“圣母请过目,上面都记录了太监们贪赃枉法的事,每件事都是实证。”
王蓁上前接过梁大忠手里的册子,转交给李太后。
李太后看也不看,只瞪着眼睛盯着梁大忠。
梁大忠跪在地上不敢起来。
“请圣母移驾慈庆宫暂歇,等扫清奸邪,奴婢等迎圣人,亲候圣母回宫。”
“好……好……”
“圣母,走吧。”
李太后气的语无伦次,听到王蓁的话,无可奈何,终归还是跟着王蓁离开。
“圣母不能走啊。”
慈宁宫太监跪在地上劝阻,梁大忠喝骂。
“敢拦懿驾,幼军何在!”
幼军进,梁大忠并王蓁护着李太后及潞王和公主离开。
慈宁宫哀嚎一片。
朱翊钧没有理会后宫之事,站在文华殿前,观看新换的牌匾,盯着看了好一会。
权利迷人眼,惰性终难改。
内阁并六部重臣早至,朱翊钧坐在御台后,翻着广东军报。
“用了东裕库那些银子,广东竟然还急奏缺少粮饷,请问各位爱卿,朕的银子花到何处?”
放下这些奏疏,朱翊钧看向诸人。
众人无法回答,张四维年轻,吕调阳只能站出来解释。
“各地调动不是旦夕可至,实乃运转之艰,非人懈怠。”
“到底是不是吕先生所说的原因,朕自会查明。广东胜果得之不易,如因此反复,诸卿之罪也!”
不等众人答话,朱翊钧知道此事不是现在能解决的,问起另外一件事。
“刘台此人弹劾自己的老师,这是个什么说法?”
“此人言有其物,可先派人查实。”
“国家朝事尚未尽康,海内黎元尚未咸若。”朱翊钧冷哼一声,又道。
“他此时弹劾元辅,元辅被迫递交辞呈,到底是因为辽东旧事以泄心中不豫,还是真一心为公,朕可辨不得人心。”
张四维上前,“还是请张公回阁才是。”
“张学士可是打的一手好辩护,欺朕年少不成?”
张四维连忙跪下,众人皆不敢再维护。
“刘台此人,弹劾老师,国朝两百余年未有之,师即如父,此人无父,何谈忠君之道也?”
“传旨。”
身旁太监立刻拿起笔。
“此人谗邪阴计岂能上干天道,朕亦知其心意,实乃以攻奸新政邀名,可恶至极,欺君罔上,罪无可赦。”
听到皇上对此人定的罪名,众人纷纷不再沉默。
“言臣奏事,陛下往往处罪极重,从此以往,言官皆不敢言事,恐动摇社稷之根本。”
“朕的眼中,新政乃是社稷之根本,诸卿及时醒悟才好。”
不准备经刑部,也知道通不过,直接回头对太监继续命道。
“着锦衣卫缉拿此人,下入诏狱。”
然后再说,“请先生来此。”
众人被晾在此处,朱翊钧也不理诸人的尴尬,重新翻阅起奏疏。
岂能如此辱人,有大臣不满,正要发怒,朱翊钧突然说话。
“慈圣皇太后寝宫,慈宁宫久未修葺,如今多处破败,幸亏诸卿跟朕留了些许银子,让朕能为母后修理寝宫。”
诸臣立刻沉默下来。
“着工部即刻计量。”
此时,太监返,回道,“张先生称病,无法行,祈望陛下恕罪。”
朱翊钧听到后,知道这一次,张居正是真的心生退意,自己逼之过甚了。
他也不想如此,但是他知道张居正的身体。
张居正死后,他找不到有谁能扛起新政大旗。
历史上新政的失败,有万历的原因,但是他本意是没有要否决新政的。
而新政垮台之迅速,不得不说也有后继者不够坚持的原因,无法顶住压力。
他临朝三年,找不到有哪位重臣,有张居正这般的魄力。
申时行,余有丁都不行。
吕调阳是个知道进退的,历史上早就急流勇退,更不可为倚靠。
张四维一样不行。
所以他心急,现在有个已知能担大任的人,因此迫切希望新政能在张居正手中,快速的推广开,稳固下来,而不是一直反反复复。
更不是等到那时,他还在纠缠于这些反复之中,好不容易积攒的一些底子耗费在了三大征。
刀把子在手,跟我走。
可惜他现在还没有握紧刀把子。
广东战事的失利,使得他醒悟了,自己不能过分迷信历史名将。
战争胜利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张府。
大街外门可罗雀,和以往大相径庭,连往日最喜欢上门的楚商都不见了踪迹。
张居正正在考量儿子们的功课。
他得罪的人太多了,自己去后,要为儿子们留条后路,思来想去唯功名可依靠。
只是想到这里,张居正摇了摇头。
读书不易,中试更不易。
张敬修已获得功名,却仍然被楸来一起读书,不时抬起头看父亲,自己如今靠谁来自己知道。
先前大病一场,如今身子更弱,内心总有一股不甘心。
“父亲真要归乡吗?”
听到大哥的问话,其余人都看向父亲,外面都说父亲贪权,他们也半信半疑。
朝夕相处,父亲的举动,说他贪权吧的确没错,但是又不全像。
张居正懒得解释。
这些年,任重力微,积劳过虑,如今形神顿惫,早上醒来,常感血气早衰。
虽然自己才年过半百,但须发皆白,已呈未老先衰之态。
还有部分原因,根子在皇帝身上。
自己的弟子性格,实在另他无语。
哪有这样让师傅在前面顶,自己躲在后面坐看风云的。
他又不是个不知事的少年,日复一日接触这么多年下来,张居正早已看穿皇帝的性格。
君权相权。
他非相,实似相,已经就使他小心心翼翼,极为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