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复兴儒家义不容辞
三足金乌那无神的眼睛看了看徐康,“呵呵,看他的样子也好不到哪去啊!”
“孔圣人,请您帮我杀了这个异兽!”
徐康有气无力的对着身后的孔子说着。
“哎!心中的仇恨吗?
这有什么放不下的,小辈,你记住了,有教无类!当你放下对异兽成见的时候,把他们当成一个正常的人来看待的时候,你才能进入到五阶的水平。”
孔子这个时候出声劝诫着徐康。
他不希望这个数千年以来儒家最有天赋的学生,沉沦在这个仇恨之中。
可是现在的徐康根本听不见去孔圣人说的有教无类这些话,他的先生因为这个异兽舍弃了自己最后残留在人间的能量,而自己现在也已经老态龙钟,如果让这个三足金乌恢复到五阶实力的话,后果不敢设想。
孔子似乎是看破了徐康的那种想法,“我已经将它的本源之力剥夺了,它再也没有任何的机会修炼到五阶,趁这个机会,让你们能够沟通一下,难道不好吗?”
徐康这个时候眼睛依然死死的盯着那三足金乌,通过浩然之气也在不断与孔子的意志做抗衡,让自己请出来的儒圣可以听自己的命令。
“哪里来的那么的说法!异兽就是异兽,它们就是畜生,跟我们人类不共戴天之仇,水火不容!儒圣是吧!小辈得罪了!”
从城墙的一旁窜出来了洛文虹,直接用最大的力气打向这个三足金乌的头部!“力之合道!”
洛文虹一上来就用出了四阶合道的能力,在他的拳头上竟然出现一丝具有破坏属性的能量,一拳打在三足金乌的头部,然后那拳头竟然直接贯穿那个鸟头,三足金乌的脑浆在空中因为洛文虹的大力攻击,直接炸裂开来。
蹦了洛文虹满脸的红白之物。
那三足金乌就这样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眼神带着一些后悔和怨恨,最后闭上了双眼,狠狠的从天上落在了地上,将地面砸出了一个深深的巨坑。
洛文虹看着徐康跟孔子,“孔圣人,这下子击杀这个三足金乌的罪孽就由我洛文虹一人担着了,跟徐康并没有一点关系,这下子徐康是否可以继续在儒家修行的道路上走下去了。”
孔子眼睛盯着这个浑身散发着杀意的洛文虹,然后欣慰的大笑了起来,“善!如今这个世道没有让我失望啊,你们都是好样的啊!召唤出我的那个小辈,你叫徐康是吧,我看你是根本没有五阶儒家的实力,但是不管你是用什么方法把我召唤出来的,你这个身体的副作用应该很大吧!”
孔子思考了一会,然后接着说着“emmm~你现在的身体机能应该活不过三年之久,除非你能够步入到五阶的儒家修行者,如果不是刚才你那个朋友帮你承担了杀三足金乌的罪过,你这辈子都不能在踏入五阶了,我给你的建议是,三年时间一边好好修行,一边将我们儒家的修行方法传下去。”
孔子利用自己在人间的最后一点时间看了看南部森林的那边,眼神中透露着那种沧桑的感觉,“看来如今的社会之中,人类面对的困难的要更加严峻啊,那边竟然有令我还有感觉恐惧的气息。”
最后孔子挥了挥手,“小辈,不好忘记将我们儒家一直传承下去啊!”
徐康看着逐渐消失的孔子虚影,这个时候也下定了决心,“您放心吧,孔圣人,就算您不说我也会这样做的,复兴儒家荣光,吾辈义不容辞!那也是我师父临死之时的遗愿啊!”
徐康握紧了自己的双拳,看了看洛文虹已经城防军。
然后深鞠一躬。
“对不起了各位,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城主,今日让你们跟我出生入死,但是我徐康最后要临阵脱逃了,我决定在这场战斗结束之后就卸任我这个城主的之职,交由洛文虹代为管理蜀城!”
听到了徐康话之后的城防军都发出了巨大的异议,“徐城主我们不同意,您一直都是我们的好城主,如果今天不是因为您,我们恐怕早就被这畜生们攻破了城墙了。”
洛文虹脸带难意的看着徐康,眉头紧锁,这让他打仗还行,但是让他管理这个蜀城,他做不到啊。
徐康这个时候咳嗽了几声,“大家都不要争吵了,你们看我现在的这个身体,也无法在为蜀城操劳了,就算你们行行好,让我徐康去退休安稳的生活吧,现在我们的敌人并没有完全退走!它们还是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蜀城!”
“下面我宣布我徐康在城主之位上的最后一道命令!兄弟们,拿起你们手中的武器,给我狠狠的打向城墙下面的那些异兽们!让它们再也不敢来侵犯我们的蜀城!”
徐康用着自己最大的力气喊着。
蜀城城墙上的城防军这个时候也拿着手中威力巨大的热武器不断发出火舌,子弹源源不断的轰向异兽们,这个时候城墙下面的异兽还在留恋这五阶异兽三足金乌死后的身体,以及他那金色的本源之血,都在想尽办法能够获得一些。
它们争抢着,却忘记了它们还处于敌人的炮火之下,并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机。
“轰!”
带着电流的巨大脉冲弹狠狠的打在了异兽群之中,它们直接被轰成了焦炭,而这个时候争抢着五阶异兽尸体的异兽们这个时候终于开始害怕了,不断的向着南方跑去,它们向回到自己的森林了,在没有领头人的带领下,它们是不能进入到北方的十万大山之中的。
城防军那凶猛的火力直接将这些异兽们打的是落荒而逃!逃回去的异兽们只有那零星的几只,蜀城在这个城防战之中取得的巨大的胜利,他们守住了沙城没有守住的异兽。
之后担任城主的洛文虹,在战斗之后,在蜀城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的坚固了蜀城的城墙,而蜀城的城外也种上了巨量的水稻,圆了孔子的一个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