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美猴王带着群猴,居住在水帘洞中,无惧日晒风吹,好不快活,在花果山享乐三四百年的时光,一日众猴正如同往日那般玩耍,猴王却突然面露忧色。
众猴询问之下方才得知,原来猴王想到日后自己终究难免阎王殿走一遭,顿时心中忧虑。
他的这种忧虑最先得到的是一众猴子的嘲笑,笑他得陇望蜀了,不过这猴王确实是有修道之基,至少能够跳出这个环境。
跳出自己所处的环境,以更为远大的视野探查这个世界,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多少人都是被自己的视野给困死的。
当下有一只老猴建议美猴王可以去寻那古洞仙山之中的神仙,学会长生不老的手段,这样便可以无惧阎罗王,超脱生死。
“果然是有‘高人’指点啊,哼哼。”看着这一幕的陈堪,说道,这些猴子常年居住于花果山,哪有这样的见识。
那指点美猴王去寻仙求道的老猴,却是由西方佛教的药师佛所化,因为法术的原因,没有引起众猴的注意。
这猴王也是行动派的,立刻就觉得离开花果山去寻找神仙,学习长生不老的法门,第二天,众猴大摆宴席,为猴王送行,第三日早上,猴王乘上众猴为他制作的竹筏,带上一些水果,离开花果山,去寻那不知身在何方的神仙。
从东胜神洲,漂洋过海,历经苦难,最终进入南瞻部洲地界,不同于东胜神洲,南瞻部洲的人经常能够看到妖怪,甚至还能彼此之间做做生意,所以对于猴王并未感到害怕。
在人间呆了七八年的时间,猴王学人话、学人礼、串长城、游小县,见识了许多名利之徒,就是没能寻得神仙,不过这他倒也是不气馁,一路西行。
猴王一路西行走到了大海边上,他料想海外必有神仙,于是就独自做了一个竹筏,又飘过西海,最终来到了西牛贺洲。
两次漂洋过海,虽然都在海上遇到了一些危险,但是都是有惊无险,没有因此而丢了性命。
最终,还真就让他寻到了一座洞府,却见崖头立这一块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的石碑,上有一行十个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在这里,孙悟空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师傅——菩提祖师。
前世有不少人猜测,这《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就是《封神演义》之中收走孔宣的准提道人。
因为文章对于这两人的描写相差不大。
《西游记》对菩提祖师的描写为: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而《封神演义》中对准提道人的描写为: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除了一开头有些不同之外,其他的基本是一样。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在这个位面,陈堪亲眼所见,其实这位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的化身。
至于陈堪是如何见到的,其实很简单,因为“科技天魔”。
陈堪在猴王出世之后,便找了个机会将这“科技天魔”送入猴王的识海之中,通过科技天魔,陈堪可以拥有和猴王同样的视野,自然一样就看出了菩提祖师的真身。
这科技天魔当真是好用,不愧是游轮出品,即便是如来佛祖也没能发现陈堪的任何痕迹,本来陈堪还担心科技天魔在菩提祖师这里会被发现,现在看来担心完全属于多余的。
虽然现在陈堪不缺神通法术,甚至多得学不完,但是这小时候眼馋了很久的地煞七十二变以及筋斗云,怎么也要见识一番。
随后,菩提祖师就给猴王取了一个名字——孙悟空。
现在看来,这个名字的佛门色彩非常浓郁,不管是“悟”还是“空”,前者就不用讲了,最讲究悟的就是佛门,而后者甚至体现出了其野心。
之所以如此说,和佛教进入中土的历史还有些关系。
当初,佛门是如何在道教以及儒家的围剿下进入中土的,其中一个致胜法宝就是“空”字。
佛门有不少的教义、行为是与儒道是相违背的,比如说剃头,儒家可是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一开始佛教在进入中原地区的时候,便自称是道门的分支,借助道门的庇护,慢慢地在中原地区立足。
后来慢慢地倒是站稳了脚跟,可是却又面临着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要如何和道门区分开来,如果一直都是道门的分支的话,那就无法发展了,永远只能跟在道门身后。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办法就是——辩论,只要论证我的思想比你的高,和你不一样,那么我们两个教派自然就不一样。
道门的思想讲究“无”,一切皆无,万物皆无,这在当时可是风靡一时的思潮,在各个教派的辩论中,可谓是无往而不利,而为了应对道门这个思想,佛门就推出了另外一个思想——空。
比起“无”来,“空”在立意、境界和高度上都要更胜一筹,因此最终在辩论上面得到了胜利。
慢慢地佛门从道门之中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教派,开始大肆发展。
所以“孙悟空”这个名字也不是瞎取的,“空”字未尝没有再现当年进入中土的意思。
不过这孙悟空终究是个猴子,太过于着急,对于菩提祖师讲授的各种东西都不是很感兴趣,这也不学,那也不学。
“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菩提祖师跳下高台,手持戒尺,走上前,将孙悟空的头上打了三下,而后倒背着手,离开。
待到夜晚三更时分,孙悟空偷偷来到了菩提祖师的房间。
“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