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洛走的很急,甚至连行李都没有带。
请长假的事情最后也是班主任通知家长过来代办才从学校脱身的。
在去往省会集南的路上,李洋嘱咐着到了那边后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坐在副驾驶座的于洛有些心不在焉,他努力的从脑海里搜寻着有关香港国际电影节的讯息。
于洛长期跟欧洲的A类B类电影节打交道,和这类以展映推介为目的非竞赛类影展接触不多。
只知道这种影展入选的影片会特别多,有各种各样的专题放映,对于影迷来说是个难得的“饕餮盛宴”。
至于“国际短片竞赛单元“,他隐约记得每年HKIFF都会邀请一位享誉世界的电影导演来影展开设“大师班”,同时作为短片竞赛单元的评审团主席,和其他两位评审团成员决定最终的大奖归属。
胡思乱想着,车在一家酒店门口停了下来,于洛从车里出来,这里并不是机场也没有航站楼。
“姐,咱不是去机场吗?这是哪里?”继刚才入围香港国际电影节之后,于洛的脑袋再一次短路。
李洋从车里走出来,手里打着电话,示意让他先去大堂里等着。
不一会酒店的电梯里下来几个人,徐哥、董雪以及杭溪和黄宣。
“身份证和户口本都带着没?”李洋的声音从身后很远冒出,很急切的问道。
杭溪和黄宣一边点头,一边便要从书包里往外掏。
“不用掏出来,自己保管好,明天早上去办护照和港澳通行证。”
于洛刚想说些什么,就被李洋打断:“你的户口本在我包里。大家先回去休息,明日九点大堂集合。”
说完李洋和于洛分别办了住房手续,回了各自的房间。
第二天一早,约定好的时间于洛下了楼,发现齐老师站在李洋的身边,等着他们集合。
雪姐和徐哥因为还要帮学生们查询专业课成绩,所以天一亮没跟于洛他们打招呼就赶忙回了集宁。
拿了香港那边开的文件,去了集南的出入境管理处办了加急的手续,在得知三到五天之内出证件的准确答复后,李洋和于洛三人坐着齐老师的SUV来到集南的核心商业区挑选出席颁奖典礼的衣服。
第三天晚上,大家一起在李洋的房间里商量着到了那边的安排。
“其实有件事情一直没给大家说,这次咱们的片子能够入围HKIFF,主要是靠的官方临时选送的‘外卡’,因为手续的问题,我们来不及办影迷交流会,所以到了颁奖礼之夜,我希望不管什么结果,大家都不要把情绪表现在脸上,因为我们能够入围就已经成功了。”李洋也是刚接到香港那边朋友的消息,说本届HKIFF国际短片竞赛最大的黑马是一部叫《行僧》的影片,摄影手法以及演员的表现上都很不错,最重要的是香港本土的学生导演。所以李洋才选择在这个时候先给大家交代个实底。
杭溪虽然没有学过艺术,但多少也听说过奥斯卡之类的颁奖典礼。一般而言能拿到奖项的作品少之又少,但提名的作品都是有资格评比奖项的,她觉得能够去香港,现场见一见平时只能在电视里出现的影视明星,她觉得很满足了。
黄宣则第一时间看向于洛,听到这个消息恐怕最先失落的就是导演。
于洛并没有表现的很沮丧,只是勉强的笑了笑:“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李洋拍了拍于洛的肩膀,告诉他奖项一定是有的,否则电影节那边不会千方百计的想让咱们出现在颁奖典礼上。至于影迷交流会,她会尽最大努力跟官方商量,看看能不能颁奖典礼之后的环节再做一场,毕竟官方也有出于影迷的要求,向《再见金华站》剧组发出邀请的。
他比李洋更清楚这个竞赛单元的情况,它起初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香港青年电影人的制作水平而设立的,想要在人家本土虎口拔牙难之又难,所以这次他压根就没想着冲拿奖去,比起奖项他更感兴趣的是HKIFF的各种活动展映。
颁奖典礼要去,但其他的环节他也想参加,比如刚刚过世不到一年的台湾电影大师杨德昌的回顾展。
二十四号,李洋临时跟齐老师出去有事,于洛和黄宣带着杭溪在集南好好的玩了一天。
二十五号那天下午,三个学生的加急护照和港澳通行证出来了。
晚上李洋带着于洛三人飞了香港。
飞机落地之前,李洋给了每人一副口罩。神色慌张的下了机,取了行李在电影节工作人员的护送下上了专车前往官方指定的酒店入住。
途中还真有消息灵通的媒体记者穿着便装在机场大厅围追堵截。
《再见金华站》,从电影节一开幕,就只见其作,不见其人。
其他的短片团队都已经做了影迷交流会和媒体专访,只有这部影片的剧组迟迟没有现身。
而且在加场的放映当中已经不止一次被影迷发现有知名影人的身影。
影迷的好评如潮加上专业电影人的垂青,让本来就颇具神秘感的这支大陆学生团队又增了一层扑朔迷离的面纱。
千呼万唤,颁奖礼前夜《再见金华站》剧组终于现身香港国际机场,眼下还有什么比这条消息更劲爆的!
酒店的人有专门的招侍看守,必须要有电影节的工作证件才允许进入。核对了剧组信息,戴上了HKIFF特制的剧组证件,于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休息房间。
广受追捧和加场放映对于一部要冲击大奖的影片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自己拍摄的影片也不具备拿大奖的主题和深度。
不远处就是本届香港国际影展的主会场,透过窗户,于洛望着远方看的有些出神。
与于洛保持同样姿势,望着主会场的还有另外一人,他也在想事情,如果于洛有读心术的话,会发现两人的难题都在同一个人身上。
“老师,大陆的那个学生剧组到了。”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胖子轻声挂掉电话,仰在沙发上对着正朝着灯火辉煌的香港文化中心远眺的两鬓斑白的中年人提醒道。
“知道了。”中年男子的声音有些疲惫。
走到办公桌前,打开桌上精致的烟盒,从里面抽出一根粗厚的雪茄点上。
又从书橱里拿出一座奖杯把玩了许久,中年男子才语重心长道:“电影节的面子要给,评审团的意见也要听。可我实在不能开这个头。”
他紧皱着眉头来回的在屋里踱步,好像在权衡某些事情。
“这样,大奖不能给大陆人,其他奖项我没意见,这事我去找彼得再谈一谈。我看演艺学院那个姓陈的学生,片子蛮不错的,又是老舒的徒弟,大奖就让他拿。至于大陆的那个学生导演,等明天颁奖典礼后,你跟他接触接触,如果是个好苗子,银河不会亏待他的。”中年人把奖杯横放在桌上,转身从办公室离去。
胖子看着老师得脚步声越来越远,才小心翼翼的起身看了眼奖杯,恭恭敬敬的放回书橱里。
金色骏马的底座上刻着奖项的名称: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
在下面刻着一个人的名字。
杜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