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书屋 > 历史军事 > 大秦进化史 > 秦亡新说扶苏反叛

秦亡新说扶苏反叛(1 / 1)

如果按三年守孝期算,秦始皇可谓尸骨未寒,秦就已经亡了。对于秦亡,大部分都认可苛政,严刑峻法。

但秦朝的法,是沿用的秦国的法。正是秦国的法,使秦国成了诸侯国中最强盛的。

而且出土的秦简表明,陈胜起义的理由

“失期法当斩”,中提到的失期,按照秦法,并不是当斩。当时其它诸侯国的法,相对于秦法,比较宽松,所以开始有些不适应也是理所当然,但也不至于要推翻而后快啊。

还有一说是货币说,起因

“秦半两”。这种观点是朱熹明在《从自由到垄断:中国货币经济两千年》中提出的。

“秦朝灭亡是因为废除六国货币,强行推行

“秦半两”的货币政策,因为货币的供应不足,导致严重的经济萧条……”,经济经济萧条的同时,估计秦二世没那么多铜铸币,就出现了不足半两的

“恶钱”,秦二世严刑峻法规定

“恶钱”为法定货币。导致民众的财富,迅速缩水。近年,货币说犹如一匹黑马。

货币说怎么样呢?不知道,很可能是因素之一。但还是不能忽略一个事实,秦朝是农业社会,以农业为基础,货币的份量,恐怕值得商榷。

除了柯政和货币,还有原因吗?什么促成了秦的统一?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已经沉淀好的社会阶层,开始被搅动。

一些贵族开始落魄,但他们有一样宝贵的东西,知识。他们识字,他们有知识,有文化。

他们渴望被重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春秋时期的动荡,给了他们条件,谁用人才,谁强大。

但各国对人才的态度有别,用的程度有别。今年是客卿,到了十几年后,成了贵族、老臣、重臣,成了新人才的障碍。

但有个地方是个例外,不论客卿贡献多么巨大,都不可能太过强大,应该都猜到了,秦国。

秦国人才的新陈代谢是最快的,杀起人才来,眼睛都不眨半下。虽然有卸磨杀驴之嫌,但依然有被重用的可能。

比起别国的死气沉沉,功成名就的诱惑,战胜了死亡的危险,秦成了天下人才的圣地。

不仅仅是去了秦的,还有没去秦的,看看自己伺候的庸主,再看看秦的欣欣向荣,要是秦统治天下那该多好。

然后秦就被推搡着,糊里糊涂的统一了华夏。统一之后,秦无战可打了,不打战,怎么会出现立功的机会呢。

没有机会立功,以前的人才进阶梦破裂。不仅如此,秦的另一面开始显现,暴虐。

你的人才进升搞不好,也就罢了,还动不动就杀人,我们辛辛苦苦给你推上宝座,是为了让你杀人的吗?

!现实离期盼的相差太远,就开始有怨气。不仅仅如此,那些卖命拼死沙场的,绞尽脑汁出谋划策的,是为了分封,是为了得个王,或者公,再不济也侯吧。

没想到,啥也没有。秦统一后三公九卿,再加上三十六郡,比原来的官员还少。

不还有县长和县令吗?你绞尽脑汁,付出辛劳,就是为了当县令?!你才县令,你们全家都是县令。

好吧,你不直接封外人,封你自己的儿女,可以了吧。封了王,我们也可以占点光,做太傅的做太傅,做丞相的做丞相,又有一堆丞相向我们袭来。

所以淳于越在郡县制已经定了,秦始皇已经表态了的情况下,仍然在喜庆的日子,冒死提分封。

不封!?靠!吗蛋,好嘛,搞了半天白忙活!天下的儒生,还有很多诸子百家,以前天天想秦统一的,也是真正懂统一,并暗中促进统一的,开始抛弃秦朝。

他们无处不在,他们有知识,能接触到底层,并有一定的号召力。有知识的忽悠不识字的,百忽百灵。

他们也能接触到上层,因为秦的人才,是从他们当中产生的极少部分。

杀那几个通报秦始皇情况,给李斯的内侍,不仅影响到李斯,还有其他从内侍获取信息的人。

他们是已经鱼跃龙门,成为秦朝的人才的人。已经鱼跃的,开始抱怨秦朝。

在还没鱼跃的人中,肯定会有一定的扩散,但也还没一发不可收拾。但秦始皇对抱怨,采取了更简洁的措施,活埋四百多术士。

那个时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全部沸腾了。你不是祖龙吗?祖龙也得死!

现在内侍、大臣、诸子百家(参与过,促进过秦统一,对秦统一抱有很高期盼的诸子百家)达成了共识,秦始皇必需死。

达成共识后,就出了沙丘之变。逐渐的演化,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也渐渐有了一个共识,秦必需得亡。

全国的知识分子都这么认为,那就回天乏术了。得罪什么不好,得罪知识分子,他们有远见,有智慧,有谋略。

随便一写,都可以出个《亡秦的一百零一种办法》。他们借赵高之手,杀了秦始皇的所有子女,并且最后除掉了胡亥。

“你不分封,防止变乱,还是有风险,我来帮你彻底解决你的担心。你已经死了?没关系,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秦到这份上,你说它是灭亡呢,还是灭亡呢。秦始皇是个怎么样的人?

那些歌功颂德的,不再多说。我以前的印象,专横跋扈、残暴,了解随之深入,我的认识基本被刷新。

他修长城,他修驰道,他修阿房宫,他修陵寝……横征暴敛。杀内侍,灭村庄,活埋儒生和术士……凶狠残暴。

其实秦始皇还是挺民主的,皇帝称号,郡县制确立……很多都是朝议的结果,只是不给出他想要的,就一直议。

他杀人成性,稍不如意,就杀的干干净净。有时候很难理解他杀人,他似乎很讨厌骗他。

陨石事件,周围的村查,查不出,灭了周围的村。内侍暗通李斯事件,查内侍,查不出,相关内侍全部给杀了。

卢生侯生议论自己,去抓没抓到,相关的儒生术士活埋。他主持的杀人事件不多,而且不是随意,高兴了杀,不高兴了也杀,也还都有一定的起因。

陨石事件,刻字这么大动静,周围的村庄,不可能一点情况都不知道。

村民扛。着不说,那就实行连坐。内侍事件,内侍相互之间,应该了解,谁和丞相过从甚密,但都扛着不说,那就实行连坐。

卢生侯生的朋友,不可能对他的去向一无所知,扛着不说,那就实行连坐。

问的对向很对,而且都应该掏出一句半句来。但他没想过,一个人宁愿死,也要去维护的东西,拿秦始皇他自己认为最可怕的死来威胁,根本无济于事。

他们在维护什么?理。刻字的人说的有错吗?你秦的确不咋地,徭役那么重,我们被你害的好苦。

他刻字怎么地?我们整天辛辛苦苦,尽心尽力的侍奉你,他给李斯传递信息怎么地?

说了你的厌恶给李斯怎么地?他两说你的功过事非怎么地?那些人包庇袒护

“罪犯”的确有错,但法律不外乎人情。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对错,他不是喜欢杀人。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错就得死,俗称精神洁癖。我觉得他恐怕没人们想的那么孤慠,我比

“三皇五帝”都厉害,所以称皇帝。他在疆域上,的确比

“三皇五帝”厉害。但他不愿别人称他祖龙,这顶帽子太大,我顶不起来,我是人。

他很实际,我该有的名号不能少,名不副实的我不要,并没有说飘飘然。

其实我觉得,他最突出的特点,是他那非凡的气魄,以及决心和手腕。

统一诸侯国,修那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工程。凡是他想干的事,天地都得给他让路,而不是他屈就于天地。

比如非常著名的一条驰道

“秦直道”,从都城咸阳开始,绵延向北,一直通到大漠深处九原,全长700多公里。

秦直道经过的地方,有很多地势险恶、现在依然人迹罕至。秦直道遇山劈山,遇谷填谷,面对海拔1800米的子午岭,直接越过而不回避。

别说当时全部是靠人力,就是机械化的今天,也是很艰巨的工程。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陕西北部的大山中,依旧清晰可见直道遗迹。

秦始皇自己处理事,也是这样,从来不避。你是荆轲的挚友,没关系,熏瞎你的眼睛,降低你的威胁,依然让你在近前击筑。

其实还有一个事,是个人相当不愿意面对的,真的非常应那句

“最是无情帝王家”。扶苏派去守长城,很可能不是生气,是给扶苏创造造反条件。

秦始皇生气,什么时候做出过失去理智的事。即便再生气,做的事也很妥当,这才是秦始皇可怕的地方。

燕国荆轲刺杀他,他派的是二十万大军,对于燕国,非常恰当。他没有屠燕国的城,而是把和荆轲有过接触的人,抓了起来,因为他们都有可能和刺杀有关。

就这么一个冷静的像机器一样的人,因为儿子替得罪自己的人求个情,就生气,把自己的接班人给调离政治中心,罚去戍边?

是我我会这么干,因为我是芸芸众生,我有七情六欲,我会被七情六欲左右我的决策。

但对方是秦始皇,你不喜欢我的做事方式,给你兵,足够的兵,你可以反我。

我在咸阳,你不好下手,没关系,我可以去巡游。不是说所有的巡游,都是为扶苏创造条件,而是其中有一两次,顺便为扶苏创造条件。

没想到扶苏只是提意见,但并不是不喜欢他这个人。万一扶苏真反了呢?

三十万大军,秦始皇不是惨了。记得少府章邯吗?秦始皇的皇家收入管理员,俗称财务管家,秦始皇相当信任的人。

骊山刑徒多的时候可是七八十万,而且即便是后来的二三十万,只要能顶住首轮进攻,根在咸阳,天子印玺在秦始皇,赏的大权在秦始皇,用不了多久,就能赢。

如果觉得有那么点道理,(请给智慧点鼓励,打赏个红包吧)有章邯这一颗暗子,就怕扶苏不反。

他的确不避,即便是他的儿子,你有不满,就给你激发出来,直面你的不满。

再回想一下,成年礼刚过,处理嫪毐事件,才是个翩翩少年,就那么干净利落。

嫪毐几千门客,偷拿他的符节印信调兵遣将,几步走下来,灭的妥妥的,秦始皇的气魄和手腕,可见一斑。

他的气魄,也奠定了中国后世的气魄。后面汉武帝深入大漠几百上千公里追击匈奴,隋朝再开个大运河,唐朝再修个宫殿,明朝下个西洋方,也就顺手多了。

至此,秦这条看起来,不像贯穿春秋战国的主线的主线,已经讲完了,观点还是慎重采纳。

如果你是学生,比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你要是答试卷的时候,说它主要改革对象骑兵,骑兵对赵国的战斗力提升是个屁,附带产生的军功激励机制,才是赵国最大的收获,那你说老师是不给你分呢,还是不给你分呢。

谢谢观看,如有错误,请指教,欢迎探讨切磋。

最新小说: 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芳魏 大秦有盛世 我的分身是皇帝 八十年代小娇妻 海贼王之流刃若火 我在大唐能签到 当兵,从军校开始 隔河千里秦川知夏 刑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