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书屋 > 历史军事 > 大秦进化史 > 秦晋之好窗口期

秦晋之好窗口期(1 / 1)

秦穆公死后,他儿子秦康公即位。在位十二年,无大功绩,也无大过失。和晋还有一个典故,送晋文公重耳回国即位,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曰到渭阳”,后人以渭阳比喻甥舅关系,就从这来的。当时他还是秦太子,他妈和重耳同父异母。重耳之所以逃亡,就是因为有人为夺王位,陷害他妈同父同母的亲舅舅太子申生,要杀他外公,重耳和夷吾也被陷害,牵涉其中。后来晋惠公夷吾被秦俘虏,就是这位晋国公主求情。他还没即位,他老爹要死的时候,他的表兄晋襄公也死了。他刚即位,就遭遇到晋的继承人之争。晋国卿士赵盾主张废黜太子夷皋,立晋襄公庶弟公子雍,就派人到秦国迎公子雍,秦康公派兵护送公子雍回晋国。但在晋襄公夫人穆嬴的压力下,赵盾变卦改立太子夷皋即位,是为晋灵公。秦国的护送军队在令狐遭到晋军的拦截和伏击,秦军大败,先蔑和士会去迎接公子雍,被迫逃亡秦国,史称“令狐之役”。从此以后,秦晋两国,你给我一拳,我给你一脚,互相攻伐,经常小打小闹。这个时期,是秦晋迷茫期,彼此都在调整。晋想要驯服秦是不可能了,秦太强大,改相互融合,拉秦进入中原文明,可秦还是那个秦。

其实秦康公是最好的机会,在立

公子雍还是晋灵公上,赵盾一时动了恻隐,就那么一恻隐,选择错误,晋国自此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变得很被动。晋襄公临终托孤,把晋灵公托付给赵盾。晋襄公死后,赵盾想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理由是,公子雍品德不错,也很和气,和秦国关系也不错。为什么要说和秦国关系不错?什么时候,和秦关系好成了立君主的优势?楚立君主不会考虑和秦齐的关系,秦立君主,不会考虑晋楚。晋是周室宗亲,是旧势力或者旧贵族集团的代表。以前是郑国,郑庄公来个我仁义,幽幽众口,洪水猛兽,民众的意见都得听。在乎民众的意见,在乎民众的选择,也是周的一个特点,也是它在“强敌环肆”下,得以直到战国后期,才被灭亡的一个原因。它的建立,就是建立在所有人的意见之上,就是建立在所有人的信服之上。郑庄公错过了战略机遇期,

现在轮到晋国做选择,走十字路口了。到晋国经历这个表面风平浪静,看起来一切都那么寻常,实际是次存亡兴衰的大考了。赵盾已经派先蔑、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了,秦康公对这次送继承人,也相当重视。“上次我爹让我送舅舅,我只送到了渭阳,后来舅舅回国,遭遇到了敌对势力的阻挠,可能是舅舅觉得我们做的还不够好,所以没有给秦国称霸,鸣锣开道。即便在他死后,晋国也不见有所动静,这次我派兵,送他到晋国,直到他登上宝座”

。估计公子雍从一开始到秦国为质,就是为了安排做国君。晋灵公的母亲,听说赵盾立公子雍,就抱着晋灵公去找赵盾,哭的昏天黑地。“你忘了先王的托孤了吗?先王说‘这孩子将来是个明君,我在底下拜领你的祭祀,感谢你,如果不肖,这就得怪你’,话都还热乎呢,你想怎么办?这孩子怎么办?”,“呃……有一点明白,你孩子不成器,怪赵盾干嘛?”,“怪他辅佐不利”。赵盾心一横,带着人马,去阻拦秦国护送的公子雍。这么个权倾朝野的大臣,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雷厉风行,听了太后诉说,立刻采取相应的行动,为君主披盔戴甲,横刀立马,“先主有托,再说这孩子,以后是一代明君也说不定呢”。选择晋灵公,仅仅只是一个君主选择那么简单吗?选择了晋灵公,就是选择了另一条路,和秦对抗。废逼话,都去亲帅兵马抵抗秦送公子雍了,不是抗秦,是什么?春秋战国,为送继承人发生纠纷,这种事太常见了,根本不值一提。有句名言,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时候,就抛硬币吧,当你抛出的时候,就知道你自己的选择了。赵盾选择放弃,多年经营安置的棋子公子雍,也就意味着在硬币抛起的最后时刻,他选择了博一次,选择和晋惠公、晋怀公一样抗秦,而不是接纳秦。“希望先主保佑,希望先主显灵,让他成为一个明君,争赢秦国,框扶天下,带领我们,共向光明”。秦康公

他妈是晋国公主,秦穆公安排他送他舅晋文公,很可能还有其它安排,安排什么?安排他和晋,拉近关系。两边都做了安排,向彼此靠拢。秦国为什么那么稀罕晋?晋灵公刚即位,齐、宋、卫、郑、许、曹等国国君拜会赵盾,在扈地结盟。虽然秦强大,但精神领袖仍然是晋。秦和晋有点像东北王张作霖和蒋介石,虽然张兵多粮足,但那些在关外好使,蒋摇的是孙中山的旗,在关内的号召力要强很多。

赵盾的临时变卦,这条路就崎岖了,又是一个当断不断的。

最新小说: 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芳魏 大秦有盛世 我的分身是皇帝 八十年代小娇妻 海贼王之流刃若火 我在大唐能签到 当兵,从军校开始 隔河千里秦川知夏 刑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