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贾琏走到外面,只见一个小厮迎上来,回道:"大老爷叫二爷说话呢。"贾琏急忙过来,见了贾赦。贾赦道:"方才风闻宫里头传了一个太医院御医、两个吏目去看病,想来不是宫女儿下人。这几天,娘娘宫里有什么信儿没有?""如果只是闻得这个,宫中人甚多,那如何"闻"得过来,而且这"太医院"三字似乎也有些许唐突,如果真是贾赦听说此事,恐怕有人报信是和元妃有关,
""贾琏道:"没有。"贾赦道:"你去问问二老爷和你珍大哥;不然,还该叫人去到太医院去打听打听才是。"贾琏答应了,一面吩咐人往太医院去,一面连忙去见贾政贾珍。贾政听了这话,因问道:"是那里来的风声?"贾琏道:"是大老爷才说的。"贾政道:"你索性和你珍大哥到里头打听打听。"贾琏道:"我已经打发人往太医院打听去了。"一面说着,一面退出来去着贾珍。"这里的对话简炼,很象曹雪芹的风格,但仍有文字比较平铺直述的不足之处,恐怕也许是曹雪芹的手稿,但后来已经来不及进行修改(外人注:嗯,有些象草稿的感觉),
""只见贾珍迎面来了,贾琏忙告诉贾珍。贾珍道:"我正为也听见这话,来回大老爷二老爷去呢。"于是两个人同着来见贾政。贾政道:"如系元妃,少不得终有信的。"说着,贾赦也过来了。"这样的写法是符合逻辑合理的,
""到了晌午,打听的尚未回来,门上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
见二位老爷呢。"果然来了,似乎有要来的躲不过的兆头,
""贾赦道:"请进来。"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贾赦贾政迎至二门外,先请了娘娘的安,一面同着进来,走至厅上,让了坐。"(XX注:老公?)
""老公道:"前日这里贵妃娘娘有些欠安,昨日奉过旨意,宣召亲丁四人进里头探问。许各带丫头一人,馀皆不用。亲丁男人,只许在宫门外递个职名请安听信,不得擅入。准于明日辰巳时进去,申酉时出来。""这几乎就是曹雪芹的文字口吻,
""贾政贾赦等站着听了旨意,复又坐下,让老公吃茶毕,老公辞了出去。贾赦贾政送出大门,回来先禀贾母。贾母道:"亲丁四人,自然是我和你们两位太太了。那一个人呢?"众人也不敢答言。"仍然十分简炼,且看那一个人是谁,
""贾母想了想,道:"必得是凤姐儿,他诸事有照应。你们爷儿们各自商量去罢。""这个也符合逻辑,元妃此时恐怕也比较担心贾府的经济状况,因为类似的事她在宫中应该见得和听得很多(XX注:什么类似的事?(外人注:如哪个娘娘病了或去了,其亲戚便一落千丈甚至更惨的(XX注:人走茶凉?(外人注:恐怕比这个更厉害得多!)))
""贾赦贾政答应了出来,因派了贾琏贾蓉看家外,凡"文"字辈至"草"字辈一应都去。遂吩咐家人预备四乘绿轿,十余辆翠盖车,明儿黎明伺候。家人答应去了。贾赦贾政又进去回明贾母:"辰巳时进去,申酉时出来。今日早些歇歇,明日好早些起来,收拾进宫。"贾母道:"我知道,你们去罢。"赦政等退出。这里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也都说了一会子元妃的病,又说了些闲话,才各自
散了。"虽简炼,但仍显平庸,恐怕仍是来不及润色和加强的原因,
""次日黎明,各屋子里丫头们将灯火俱已点齐,太太们各梳洗毕,爷们亦各整顿好了。一到卯初,林之孝合赖大进来,至二门口回道:"轿车俱已齐备,在门外伺候着呢。"不一时,贾赦邢夫人也过来了。大家用了早饭,凤姐先扶老太太出来,众人围随,各带使女一人,缓缓前行。又命李贵等二人先骑马去外宫门接应,自己家眷随后。"文"字辈至"草"字辈各自登车骑
马,跟着众家人,一齐去了。贾琏贾蓉在家中看家。"这个就已经极不象曹雪芹手稿,甚至草稿都算不上,仍然有过分雕饰之感,而且竟仍在重复刚讲过的事,
""且说贾家的车辆轿马俱在外西垣门后歇下等着。一会儿,有两个内监出来,说道:"贾府省亲的太太奶奶们着令入宫探问。爷们俱着令内宫门外请安,不得入见。"门上人叫:"快进去。"贾府中四乘轿子跟着小内监前行,贾家爷们在轿后步行跟着,令众家人在外等候。走近宫门口,只见几个老公在门上坐着,见他们来了,便站起来说道:"贾府爷们至此。"贾赦贾政便捱次立定。轿子抬至宫门口,便都出了轿,早有几个小内监引路,贾母等各有丫头扶着步行。走至元妃寝宫,只见奎壁辉煌,琉璃照耀。"贾家不是没人进过宫见过元妃,这里的描写有累赘之嫌,
""又有两个小宫女儿传谕道:"只用请安,一概仪注都免。"贾母等谢了恩,走至床前,请安毕,元妃都赐了坐。贾母等又告了坐。元妃便问贾母道:"近日身上可好?"贾母扶着小丫头,颤颤巍巍站起来,答应道:"托娘娘洪福,起居尚健。"元妃又向邢夫人王夫人问了好。邢王夫人站着回了话。元妃又问凤姐:"家中过的日子若何?"凤姐站起来回奏道:"尚可支持。"元妃道:"这几年来,难为你操心。"凤姐正要站起来回奏,只见一个宫女传进许多职名,请娘娘龙目。元妃看时,说是贾赦贾政等若干人。那元妃看了职名,心里一酸,止不住早流下泪来。宫女儿递过绢子,元妃一面拭泪,一面传谕道:"今日稍安,令他们外面暂歇。"贾母等站起来,又谢了恩。元妃含泪道:"父女弟兄,反
不如小家子得以常常亲近。""这一段话实在嚼之无味,仍然象在"抄袭"前文元春省亲的情景,
""贾母等都忍着泪道:"娘娘不用悲伤,家中已托着娘娘的福多了。"""悲伤"二字太唐突!
""元妃又问:"宝玉近来若何?"贾母道:"近来颇肯念书。因他父亲逼得严紧,如今文字也都做上来了。"元妃道:"这样才好。""借元妃来"肯定"宝玉读书的"务正业",狗尾巴又露了出来,
""遂命外宫赐宴。便有两个宫女儿,四个小太监,引了到一座宫里。已摆得齐整,各按坐次坐了。不必细述。一时吃完了饭,贾母带着他婆媳三人,谢过宴。又耽搁了一回,看看已近酉初,不敢羁留,俱各辞了出来。元妃命宫女儿引道,送至内宫门,门外仍是四个小太监送出。贾母等依旧坐着轿子出来,贾赦接着,大伙儿一齐回去。到家,又要安排明后日进宫,仍令照应齐集,不提。"什么玩意,全是废文字啊!
""且说薛家金桂自赶出薛蟠去了,日间拌嘴没有对头,秋菱又住在宝钗那边去了,只剩得宝蟾一人同住。既给与薛蟠作妾,宝蟾的意气又不比从前了,金桂看去,更是一个对头,自己也后悔不来。"这里才写得有点意思,
""一日,吃了几杯闷酒,躺在炕上,便要借那宝蟾作个醒酒汤儿,"这话儿有趣,有曹雪芹影子,而且金桂和宝蟾的后续是必须要进行而且必须拼个鱼死网破的,
""因问着宝蟾道:"大爷前日出门,到底是到那里去?你自然是知道的了。"宝蟾道:"我那里知道?他在奶奶跟前还不说,谁知道他那些事?"金桂冷笑道:"如今还有什么‘奶奶‘‘太太‘的,都是你们的世界了。别人是惹不得的,有人护庇着,我也不敢去虎头上捉虱
子。你还是我的丫头,问你一句话,你就和我摔脸子,说搳话!你既这么有势力,为什么不把我勒死了,你和秋菱不拘谁做了奶奶,那不清净了么?偏我又不死,碍着你们的道儿!""这话仍然比较"硬",没有那种"自然冲突"的感觉,感觉"硬"是要让两人冲突起来,而且吵架的内容仍然是在炒以前冷饭,
""宝蟾听了这话,那里受得住,便眼睛直直的瞅着金桂"这个形容不但平庸,而且过分,
""道:"奶奶这些闲话只好说给别人听去!我并没合奶奶说什么。奶奶不敢惹人家,何苦来拿着我们小软儿出气呢?正经的,奶奶又装听不见,‘没事人一大堆‘了。""这话更是"无名之火",
""说着,便哭天哭地起来。"放屁!哪里就会"哭天哭地起来"?!
""金桂越发性起,便爬下炕来,要打宝蟾。宝蟾也是夏家的风气,半点儿不让。"如何"半点儿不让",莫非敢回打?交待得潦草糊涂,
""金桂将桌椅杯盏尽行打翻,那宝蟾只管喊冤叫屈,那里理会他?"不会"将桌椅杯盏尽行打翻"吧!而且都在喊冤叫屈"了,这叫"哪里理会他"?逻辑可谓不但混乱,而且糊涂,
""岂知薛姨妈在宝钗房中,听见如此吵嚷,便叫:"香菱,你过去瞧瞧,且劝劝他们。"""岂知"二字是何意?!乱用字词!而且会叫香菱过去瞧和劝,薛姨妈成了白痴,
""宝钗道:"使不得,妈妈别叫他去。他去了岂能劝他?那更是火上浇了油了。"""使不得"三字,最好不要出现在薛宝钗的口中,而且这道理实在简单,薛姨妈想知道,随便打发个丫头和婆子就可以(外人注:我看上次去看黛玉的那个婆子就堪当重任!(大白纸注:哈哈))
""薛姨妈道:"既这么样,我自己过去。"金桂和宝蟾二人并非此第一次吵闹,前面已经有多次,而且说明薛姨妈和薛宝钗都只是在房内暗自垂泪而已,因此,金桂和宝蟾是要吵闹不假,但一不可炒冷饭,二必须是更大更厉害甚至更凶险的事,三应该造成了相当的恶果,因为两人极可能会上演全武行,而且定有误伤,如甚至宝蟾和金桂有一人毙命,至于谁毙命,显然都有可能,都有相应的写法,最终的结局当是两人所谓一前一后同归于尽!所以此处乃极失败的情节和文字!
""宝钗道:"依我说,
妈妈也不用去,由着他们闹去罢。这也是没法儿的事了。"这绝不是宝钗儿说的话,连丫环儿的水平都够不上!
""薛姨妈道:"这那里还了得!"前面了不得的事已经多次发生,不必这里才"爆发"!
""说着,自己扶了丫头,往金桂这边来。"又扶丫头!怎么这个作者这么喜欢扶丫头!
""宝钗只得也跟着过去。又嘱咐香菱道:"你在这里罢。"宝钗儿行事和说话竟成这样!
""母女同至金桂房门口,听见里头正还嚷哭不止。"不必到门口,在自己家里就已经听见,一路上自然都是听见的,
""薛姨妈道:"你们是怎么着,又这么家翻宅乱起来?这还象个人家儿吗?矮墙浅屋的,难道都不怕亲戚们听见笑话了么?"这简直是薛姨妈亲手送棒子给金桂让她敲打薛姨妈,
""金桂屋里接声道:"我倒怕人笑话呢!只是这里扫帚颠倒竖,也没主子,也没奴才,也没大老婆没小老婆都是混账世界了。我们夏家门子里没见过这样规矩,实在受不得你们家这样委屈了。""胡言乱语!骂得颠三倒四!毫无逻辑!请参考前文夏金桂的骂人,"水平"比这里要高一万倍!
""宝钗道:"大嫂子,妈妈因听见闹得慌才过来的,就是问的急了些,没有分清‘奶奶‘‘宝蟾‘两字,也没有什么。如今且先把事情说开,大家和和气气的过日子,也省了妈妈天天为咱们操心哪。"这是宝钗?!甚至连袭人都不如!天哪!如此丑化宝钗,实在该死!
""薛姨妈道:"是啊,先把事情说开了,你再问我的不是还不迟呢。"干嘛呢?有意把薛姨妈和宝钗放在刀板上任金桂砍杀?!作者啊!不要说宝钗儿,薛姨妈的智商都比你要高上至少一百倍!
""金桂道:"好姑娘,好姑娘!你是个大贤大德的,你日后必定有个好人家好女婿,决不象我这样守活寡,举眼无亲,叫人家骑上头来欺负的。我是个没心眼儿的人,只求姑娘,我说话,别往死里挑捡!我从小儿到如今,没有爹娘教导。再者,我们屋里老婆、汉子、大女人、小女人的事,姑娘也管不得!"这里骂人的"水平"比前面稍有提升,但也是宝钗等"有意"将刀丢过去的,而且这些话仍然不够狠,没有说到痛处或说实质处,仍然是炒冷饭,
""宝钗听了这话,又是羞,又是气,见他母亲这样光景,又是疼不过,"如此贬低宝钗,唉,还请下笔时稍稍动动脑子吧!
""因忍了气说道:"大嫂子,我劝你少说句儿罢。谁挑捡你?又是谁欺负你?别说是嫂子啊,就是秋菱,我也从来没有加他一点声气儿啊。"天哪!雷劈死我好了!宝钗会如此还嘴?而且香菱赫然突然猛然变成"秋菱",作者竟然低智到如此程度?!难道他竟然是故意的,目的是为了贬低曹雪芹的智商?(XX注:啊,狠毒!(外人注:...注意,只是调侃,并非真是故意,实在是功力与曹雪芹相差太远(大白纸注:不过,我真怀疑他是故意的!(外人注:...好吧)))
""金桂听了这几句话,更加拍着炕檐大哭起来说:"我那里比得秋菱?连他脚底下的泥我还跟不上呢!他是来久了的,知道姑娘的心事,又会献勤儿。我是新来的,又不会献勤儿,如何拿我比他?何苦来!天下有几个都是贵妃的命?行点好儿罢。别修的象我嫁个糊涂行子,守活寡,那就是活活儿的现了眼了!"这个话有"水准",怀疑是曹雪芹顺笔写下的,因为其中夹杂着对宝钗原来想作“贵妃”的心思儿以及竟然“骂到”薛姨妈守寡的事!这两个算是比较毒的!
““薛姨妈听到这里,万分气不过,便站起身来道:"不是我护着自己的女孩儿,他句句劝你,你却句句怄他。你有什么过不去,不用寻他,勒死我倒也是希松的!"”这个也有些象,
““宝钗忙劝道:"妈妈,你老人家不用动气。咱们既来劝他,自己生气,倒多了一层气。不如且去,等嫂子歇歇儿再说。"因吩咐宝蟾道:"你也别闹了。"说着,跟了薛姨妈便出来了。”这个也有些象,宝钗这里应该是突然“服软”,因为夏金桂什么都敢说得出,竟然把宝钗原来一心想进皇宫可能还想做贵妃的事说了出来!宝钗最怕人点到她的内心深处,象上次薛蟠“点”到她护着宝玉是因为“金玉缘”,宝钗就几乎是红楼梦中第一次甚至几乎是唯一一次有心内崩溃的嫌疑,
““走过院子里,只见贾母身边的丫头同着秋菱迎面走来。”这个来得莫名其妙!所谓一莫名其妙之事未平,突然又插出另一莫名其妙之事(外人注:嗯,双重莫名其妙,恐怕作者自己也是莫名其妙)
““薛姨妈道:"你从那里来?老太太身上可安?"那丫头道:"老太太身上好,叫来请姨太太安,还谢谢前儿的荔枝,还给琴姑娘道喜。"”都是一些屁话!
““宝钗道:"你多早晚来的?"那丫头道:"来了好一会子了。"”贾母身边的丫头这样不会说话?!当然应该说刚来!
““薛姨妈料他知道,红着脸说道:"这如今,我们家里闹的也不象个过日子的人家了,叫你们那边听见笑话。"”不必客气,前文早交待得一清二楚!贾府内外知道的人简直多得吓人,因为,这等事,如何能不知道?!所以这里仍然在炒冷饭!为什么就不会不能有一点新甚至稍新一点的思维呢?不动脑子!
““丫头道:"姨太太说那里的话?谁加没个碟大碗小磕着碰着的呢。那是姨太太多心罢咧。"”这话反倒象是嘲笑!
““说着,跟了回到薛姨妈房中,略坐了一回就去了。”来干嘛呢!真是又是莫名其妙!
““宝钗正嘱咐香菱些话,”什么话?
““只听薛姨妈忽然叫道:"左肋疼痛的很。"说着,便向炕上躺下。”哎,作者真是瞎狼闯进红楼梦,逮谁瞎咬谁啊!
““唬得宝钗香菱二人手足无措。”恐怕是唬得众看官手足无措,
““要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不想知你的“后事”...”
“我也怀疑他是故意的!”小戒瞪着眼叫道。
“实在有些疯?”小猴皱皱眉,“怎么这样东一笔西一笔胡乱涂鸦哩!”
“人心难测,”老沙也有些莫名道,“会看出神经病出来。”
“一笔糊涂账,小鸡与老鹰博弈!”小唐摇头道。